《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撰。成书于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格致餘論相关文献
19世纪晚期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重商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
19世纪晚期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重商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农本商末是中国传统社会例行不替的经济模式,重农轻商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坤舆格致
外部链接参考文明断裂的悲剧参考中国通史《论矿冶》的拉丁文原文(GeorgiusAgricola:DeReMetallica,H.C.HooverandL.H.Hoover译,London,1912)《论矿冶》英文版
北宋「新學」名義考論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新學學派,近年來正日益受到學界的重視。就其對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影響而言,新學當然無法與同時代的理學相比,然而,在北宋中後期,借助政治權力的庇佑,新學一度成為官學,其地位之隆,非別家學派可及。當代宋學研究界對「理學」、「道學」這些名稱的來源、內涵和外延,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討論。那麼,在使用「新學」這一名稱時,我們是否也有必要對它的來源和意義作一番考察呢?比如「新學」究竟是當時人的稱呼,還是出於後人的追加?其含義又如何?這些問題恐
周敦頤論「誠者聖人之本」
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開創者。他以儒學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開闢宋代理學的形而上學。他以《易傳》、《中庸》建構其思想體系——道德的形而上學;並根據先秦儒學的仁與誠等概念作為道德實踐的根源和動力建構其宇宙論、本體論與工夫論。關鍵詞﹕周敦頤誠聖人之本
西学中源从“格致”到“科学”
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