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19世纪晚期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重商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3
转发:0
评论:0
19世纪晚期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重商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农本商末是中国传统社会例行不替的经济模式,重农轻商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农本商末是中国传统社会例行不替的经济模式,重农轻商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在这一模式的导引下,农商被视为互不相侔的两极,国家通过抑商而重农、贬商而崇士,维持着“士农工商”的秩序结构,引导着社会经济的运行。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开放,“洋货之转输来华者,云集而辐辏”,中国之财日益外散,“商”在经济活动中之地位与作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凸现在国人面前。在这一变局的牵动下,中国朝野上下逐渐萌发“重商”意念。对于这一思想“新芽”,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是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郑观应、薛福成等少数站在历史“前台”的显宦名流的言行著述中进行考察,至于站在历史“后台”的民间一般人士所见如何,则鲜有论及。 


探求民间重商思想,颇乏历史资料,幸运的是上海格致书院留下一份记录民间知识群体思想真迹的珍贵文献——《格致书院课艺》可资利用。上海格致书院是经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倡议,由麦华陀、傅兰雅、唐廷枢等中外人士共同创立的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自其倡议筹建到停办,历时达四十年(1873—1914年)之久[1]。论其历史贡献,上海格致书院不仅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为中国社会培育了一个“新式”知识群体,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育成一种思想资源,“就新思潮之启发而言,清晰可估,在当时产生启牖之功甚大”[2]。《格致书院课艺》是由上海格致书院山长王韬编辑的1886—1894年间书院所举办的历次考试中优胜者答卷的汇编,它真实地记录了书院学生的心迹。兹据卷文,对书院学生的重商思想梳理如下,或可收管中窥豹之效。 

 

 


一、“商本论”思想 

 


近代以前,农本论一直是中国主流经济思想。姑不论其他思想家,就连一向以“开风气”著称的龚自珍仍坚持“农宗论”,主张自给自足,限制对外贸易。与此不同,上海格致书院从老师到学生,基本都主张“商本论”。书院山长王韬认为,通商有三大益处:一是“工匠之娴于艺术者得以自食其力”,二是“游手好闲之徒得有所归”,三是“商富即国富,一旦有事,可以供输糈饷”[3],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就在于皆以“通商为国本”[4]。因此,他斥责“农为本富,商为末富”的思想“迂拘”之见,认为顽固派所说的重农,不是真正的重农,只是“徒知丈田征赋,催科取租,纵悍吏以殃民,为农之虎狼而已”[5]。王韬的重商思想为其学生所继承和进一步阐发。 


首先,书院学生批判了“农本”思想,认定闭关锁国已不可能,通商已成世界大势,中国若要讲求富强,必须振兴商务。王佐才说:“自长江开埠,二十七口通商,耗我中国之金银,漏出外洋,如水趋壑,更甚于宋输契丹之岁币,……为今计,欲闭关谢客,虽汉武、唐宗复生于世,亦势有所不能,惟有兴中国之商务,以夺外国之利权,庶足敌之。若尤是重农轻商,不知变计,将来筋疲力尽,欲战无可募之兵,欲和无可赔之饷,惟有拱手受约,惟命自从,有不为印度、爪哇、越南、缅甸之续哉!”[6] 杨史彬说:“总而论之,今之时,非封关闭世之时也。既难禁洋货之不来,即难杜利源之不溢。使于此漠视之,恝置之,而不设法以转移,流弊将伊于胡底?”[7]李鼎颐说:“当今之势,互市已成,万不能闭关而治,欲禁丝茶之不往,固非其时,欲阻烟布之不来,更无其术。”[8]华国盛通过比较中济政策,指出中国贫弱之因在于抑商,西方富强之因在于重商。他说:“尝观中国自古重农抑末,外国则惟重通商。试以一国譬诸一人,则中国犹农夫,外国犹商贾也。农之利微,充其量不过亩收数钟而止,纵岁岁丰稔,而儿女之食指日增,门户之开销愈大,则守其百亩之所入,其势将日流于窭贫。中国似之。商之利厚,运本国之货,以牟他国之利,倍蓰什伯,皆不可知,财力愈厚,则势益豪,方且役使贫农,而产业皆为所兼并。外国似之。此中西立国之本不同,贫富遂因之而异也!”[9] 


其次,书院学生认为商务之盈虚消长,关系到国家的废兴盛衰,不可“漫焉不察”,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以《周礼》为代表的儒家经济制度思想
第一节引言《周礼》一书与《仪礼》、《礼记》并列,统称为“三礼”,而且《周礼》还被推为“三礼”之首;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学者以为:“我国后来之经济制度,泰半以此为根据,该书价值之大,不言而喻。”“研究该书,可知我国各种经济制度之源流”[1]。胡寄窗先生也曾指出:“《周礼》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政治和经济制度最有系统而篇幅
· 以“德”化民——孔子“无为而治”思想刍析
摘要:本文从“无为而治”的维度重新解读孔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不仅是老子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孔子的重要政治理念。区别于老子“无为而治”的自化、自育,孔子的“无为而治”内涵是以“德”化民,而以“德”化民的方式是养民、化民,以“德”化民的流行是有道之世。
· 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被阉割的历史探索
摘要:本文研究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帝国、宦官制度、思想禁锢三者的关系,引申出了“思想阉割”的概念,并概述了由秦汉至明清专制统治者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阉割的过程,指出两千多年来的思想阉割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萎缩和活力丧失,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思想史和科学史研究中的“李约瑟难题”。关键词:宦官制度;思想阉割;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举;八股文;李约瑟难题一、宦官的产生及原因分析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阉人事件发生在商朝,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凸刀”字,其形状为用刀去势,其义与“阉”字相通。如甲骨文合集第一册第00525片:庚辰卜,王,朕(凸刀)羌,不死。此片为第一期作品,说明商王武丁时期就出现了阉人。[1][2]此时王宫中是否使用阉人,尚不可知。但是到了西周时期,阉人服务于内宫已经有史可考,《周礼》卷九记载:“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内宫阉人还被称为寺人、阍人、内竖等等。《策府元龟....
· 启以商政
历史周公东征后,成王把一部分领土分封给商微子启,让他建立宋国,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又把部分臣服的殷遗贵族迁于成周,让他们仍保留自己的田宅、领土;成王还分给卫康叔殷七族遗民,分给鲁伯禽殷六族遗民。在以上地区,周王对殷遗民「皆启以商政」,继续殷商的法律,尊重殷商的传统,以怀柔政策,图求殷商旧族的合作与归顺。历史
· 上海市夏商
夏商(1969~)原名夏文煜。上海人。1986年参加工作,1994年创办上海夏艺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任艺术总监。2005年创办上海普茶客茶叶有限公司,任总裁。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乞儿流浪记》(曾用名《无人相告》)、《裸露的亡灵》、《标本师之恋》,小说集《爱过》、《香水有毒》等。另有小说见于《人民文学》、《钟山》、《花城》、《作家》、《上海文学》、《小说界》等,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并收入重要选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