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詹体仁-古诗文选集

詹体仁-古诗文选集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属福建)人。幼出为伯舅张氏子,后复本姓。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饶州浮梁尉、泉州晋江丞。召为太学录,累迁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湖广总领。召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与宰相议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宁宗嘉泰中起知静江府,移知鄂州,复总湖广饷事。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着作已佚,清朱秉鑑辑有《詹元善先生遗集》二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状》、《清献集》卷一九《詹体仁传》,《宋史》卷三九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詹体仁-古诗文选集简介资料
1143 年 - 1206 年
中文(文言文)
集部
詹体仁-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詹体仁
詹体仁(1143~1206)字元善,一字仪之,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饶州浮梁尉、泉州晋江丞。经宰相梁克家举荐,入太学升太学博士,迁太常丞、摄金部郎官。任太常少卿时,曾密赞赵汝愚拥立宁宗。后知福州、鄂州,有善政。淳熙二年(1175)知静江府,“开十县税钱二万四千,蠲杂赋八千”;造灵剑江寻源桥;筑隐山招隐亭。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游,“以存诚慎独为主”。周必大当国时,疏荐30余人,皆为当世名贤。每于公余,邀至友、僚属同游名山胜迹,所至多题名、题记、题诗。叠彩山、隐山、伏波山、雉山、普陀山、虞山、月牙山、象鼻山等处,留题刻19件。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查看全文
詹敦仁
生平祖父詹缵为闽太祖王审知的前锋兵马使,父亲詹世隆,为闽国录事参军,以书香传子,敦仁幼读四书五经,早岁能文,劝闽王入贡,闽王王继鹏欲封其为高官,敦仁婉拒,诗曰《辞命篇》:“争霸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去来宾主如邮转,胜负干戈似局棋。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漫劳思。江山有待归须蚤,好向鹪林择一枝。”表达隐居之意。闽国为南唐所灭,闽南由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统辖,敦仁与从效友好,进言“南安县小溪场土地肥沃,舟船繁通,应设有一县。”留从效许之,955年升格为县,因为“小溪清澈”,称为“清溪县”,并命敦仁为县令。詹敦仁吏声甚佳,建设颇多,施政慈惠,“邑人歌之”,由于性好湖海,不久就辞官归隐,推荐闽国宗室王直道继任。陈洪进继任节度使后,中原归于宋朝,詹敦仁之子詹琲劝洪进归顺,避免战祸。陈洪进归宋,拜为同平章事,邀詹琲入朝为官,詹琲婉拒,归隐凤山,时称“凤山山人”。身后清溪人怀念詹敦仁父子,尊称詹敦仁...
查看全文
雷体仁
生平1839年7月2日,雷体仁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省的雷诺(RenoCentese),洗名若瑟伯多禄,是家中的幼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于1858年7月进入里米尼的方济各会初学院修道,入会时改名为厄利亚。同时入会的有后来同时殉道的富格辣。1864年12月18日晋升神父。1867年他前往中国传教。十个月之后才到达目的地山西太原。在学习中文后,被派往管理大同教堂,不久调回太原大修道院任教授和神师及院长,教授拉丁文、哲学和神学,长达30余年,培育了二十余名中国神父。期间曾领导艾士杰主教创办的洞儿沟方济会院四年(1893-1897)。也编纂拉中词典。1900年7月7日,雷体仁与艾士杰主教、富格辣副主教同时被捕。7月9日下午,在山西巡抚衙门前,为毓贤下令杀害。宣福与封圣1946年11月24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将其宣为真福。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包括他在内的120位中华殉道真福宣为圣人。纪...
查看全文
体仁阁
历史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坐东朝西,与弘义阁相对立。体仁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为“文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文昭阁”,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改称“体仁阁”。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六月(1783年),体仁阁毁于火,同年依照弘义阁的形制重建。明朝体仁阁的用途,见于记载的仅有永乐十八年三殿大火后到嘉靖年间,体仁阁一直用来存放《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遭灾后,体仁阁的使用情况不得而知。明代大朝会或颁诏大礼,钦天监于文昭阁报时、鸡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洪武朝,相对武楼作为公主出嫁的典礼所在,文楼则作为皇帝大婚仪式、皇太子纳妃仪、万寿节赐宴的地方。康熙十八年三月(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试诗比赋,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共同纂修《明史》。清朝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体仁阁。乾隆年间重建之后,体仁阁两庑作为内务府广储司六库,内设收贮缎绣...
查看全文
颜体集字古诗七言对联颜体古诗词
颜体集字古诗七言对联颜体古诗词颜体集字古诗七言对联:(一)上联:云白山青万余里;下联:江深竹静两三家。(二)上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下联:人到无求品自高。(三)上联:尽日相亲惟有石;下联:长年可乐莫如书。(四)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五)上联:水清石出鱼可数;下联:林深无人鸟相呼。(六)上联:松间明月长如此;下联:身外浮云何足论。(七)上联:风月有情归我辈;下联:江山无主属诗人。(八)上联:水惟善下能成海;下联:山不争高自极天。(九)上联:怀若竹虚临曲水;下联:气同兰静在春风。(十)上联:愿乘风破万里浪;下联:甘面壁读十年书。(十一)上联:花不知名难晶第;下联:竹因有节更清高。(十二)上联:无易事则禾难事;下联:有虚心方有实心。(十三)上联:言之高下在于理;下联:道无古今惟其时。(十四)上联:得好友来如对月;下联:有奇书读胜看花。五年级上册所有古诗有哪些,颜体字,写出来...
查看全文
詹体仁-古诗文选集相关标签
宋代诗文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詹氏宗谱 [2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36[1947].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文侯. 宣王次子,封于詹,子孙以邑为氏. 南阳祖: 詹隗,字至瑰. 迁河南郑州,居南阳高义里. 文侯公15世孙. 江南祖: (晋) 詹康邦 ; 詹成邦 ; 詹敬邦兄弟三人. 文侯公42世孙. 建安祖: 詹良义. 居建安崔田. 文侯公42世孙, 康邦公之子. 新安祖: 詹敬. 文侯公48世孙. 婺源祖: (隋末) 詹黄,名初,字元载,别号黄隐仕. 因隐于黄山而称. 文侯公51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詹同,原名书,御赐名同,字同文,号天矅. 为黄公23世孙. 自婺源迁楚黄. 同公派下支祖(4世): 詹受一(居冈邑) ; 詹受二(荆门洲祖) ; 詹受三(沔阳洲祖) ; 詹受四,一名清二,字以忠 ; 詹受五,又称寿五,字以敬,一字树钦. 此谱为受四, 受五合修谱. 受四公派下支祖(6世): 詹仲仁 ; 詹仲义 ; 詹仲礼 ; 詹仲智 ; 詹仲信. 受五公派下支祖(5世): 詹思清 ; 詹思诚 ; 詹思敬 ; 詹本清. 世派: 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 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 敬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 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詹氏宗谱 [2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36[1947].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文侯. 宣王次子,封于詹,子孙以邑为氏. 南阳祖: 詹隗,字至瑰. 迁河南郑州,居南阳高义里. 文侯公15世孙. 江南祖: (晋) 詹康邦 ; 詹成邦 ; 詹敬邦兄弟三人. 文侯公42世孙. 建安祖: 詹良义. 居建安崔田. 文侯公42世孙, 康邦公之子. 新安祖: 詹敬. 文侯公48世孙. 婺源祖: (隋末) 詹黄,名初,字元载,别号黄隐仕. 因隐于黄山而称. 文侯公51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詹同,原名书,御赐名同,字同文,号天矅. 为黄公23世孙. 自婺源迁楚黄. 同公派下支祖(4世): 詹受一(居冈邑) ; 詹受二(荆门洲祖) ; 詹受三(沔阳洲祖) ; 詹受四,一名清二,字以忠 ; 詹受五,又称寿五,字以敬,一字树钦. 此谱为受四, 受五合修谱. 受四公派下支祖(6世): 詹仲仁 ; 詹仲义 ; 詹仲礼 ; 詹仲智 ; 詹仲信. 受五公派下支祖(5世): 詹思清 ; 詹思诚 ; 詹思敬 ; 詹本清. 世派: 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 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 敬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 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詹氏宗谱 [2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36[1947].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文侯. 宣王次子,封于詹,子孙以邑为氏. 南阳祖: 詹隗,字至瑰. 迁河南郑州,居南阳高义里. 文侯公15世孙. 江南祖: (晋) 詹康邦 ; 詹成邦 ; 詹敬邦兄弟三人. 文侯公42世孙. 建安祖: 詹良义. 居建安崔田. 文侯公42世孙, 康邦公之子. 新安祖: 詹敬. 文侯公48世孙. 婺源祖: (隋末) 詹黄,名初,字元载,别号黄隐仕. 因隐于黄山而称. 文侯公51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詹同,原名书,御赐名同,字同文,号天矅. 为黄公23世孙. 自婺源迁楚黄. 同公派下支祖(4世): 詹受一(居冈邑) ; 詹受二(荆门洲祖) ; 詹受三(沔阳洲祖) ; 詹受四,一名清二,字以忠 ; 詹受五,又称寿五,字以敬,一字树钦. 此谱为受四, 受五合修谱. 受四公派下支祖(6世): 詹仲仁 ; 詹仲义 ; 詹仲礼 ; 詹仲智 ; 詹仲信. 受五公派下支祖(5世): 詹思清 ; 詹思诚 ; 詹思敬 ; 詹本清. 世派: 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 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 敬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 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詹氏宗谱[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积庆堂 , 民国22[1933]重修.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历代世系1世) : (周) 詹礼公,字世周. 受封为詹侯公,遂指詹为姓. 始祖(1世) : (陈) 詹元载,派名太公, 讳初,字黄隐. 居徽郡婺北之庐源. 浮梁祖(6世) : (唐) 詹八公,讳信,字伯振. 为河南刺史,迁浮梁新正村. 都昌始迁祖(17世) : (宋) 詹徽公,字庆远. 雄先公之子. 自浮梁新正村迁都昌大田. 徽公派下房祖(25世) : (宋) 詹克义,行三十,字理全. 生子三 : 詹澄河,行一,字兆胜 ; 詹澄湖,行二,字明彻 ; 詹澄江,行三,字海宇(止).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 及安徽省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河涧郡詹氏宗谱 [5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年. 5册 : 人像, 世系表. 远祖: 詹体仁. 处州缙云祖: 詹嘉. 平演始迁祖(1世): 詹拱极,行荣一. 迁居芝田(青田的别名)平演村. 拱极公下派祖(5世): 詹赓烈,行良六. 赓烈公下房祖(6世): 詹敦型,行敬四(大房) ; 詹敦垕,行五(二房) ; 詹敦垣,行七(三房) ; 詹梅崖,行八(四房) ; 詹梅溪,行九(五房) ; 詹闲庵,行十(六房) ; 詹述斋,行十一(七房). 敦型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宜,行正四 ; 詹处定,行正三十三. 敦垕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淇,行正八. 敦垣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谦,行正九. 梅崖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唐,行正十二 ; 詹处熙,行正十三 ; 詹处成,行正十八. 梅溪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丰,行正七 ; 詹处泰,行正廿三 ; 詹处权,行正十七 ; 詹处宁,行正十四 ; 詹处演,行正廿. 闲庵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和,行正廿二. 述斋公派下房祖(9世): 詹处朗,行正九 ; 詹处朝,行正十一 ; 詹处望,行八 ; 詹处岳,行三十 ; 詹处乐,行三一. 阴行字母: 荣华繁锡 良敬端庄 中正元茂 万亿兆芳 庠序笃诚 式型裕光 干长基厚 世泽堂煌. 阳行字母: 拱锳渥桂 赓敦必有 处克宗乘 明士世景 懋际斯若 宏邦尚孚 守元承体 兴德推诚. 书名据目录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詹氏宗谱. 散居地: 浙江省青田县等地.
浏览:0
詹氏宗谱 [13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藏,1993年重修. 存7册 : 插图,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注 : 此谱资料不全. 缺卷1-6, 及卷13. 含景卫 ; 景嵩 ; 景五三房谱系. 长房祖 : 詹景卫,字绍太. 明初自婺源石禾场迁居嘉石,即广信上饶40都. 二房祖 : 詹景嵩. 徙梅溪. 三房祖 : 詹景五. 徙上饶34都,石桥林下山东十里.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河间詹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