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体仁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坐东朝西,与弘义阁相对立。体仁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为“文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文昭阁”,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改称“体仁阁”。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六月(1783年),体仁阁毁于火,同年依照弘义阁的形制重建。明朝体仁阁的用途,见于记载的仅有永乐十八年三殿大火后到嘉靖年间,体仁阁一直用来存放《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遭灾后,体仁阁的使用情况不得而知。明代大朝会或颁诏大礼,钦天监于文昭阁报时、鸡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洪武朝,相对武楼作为公主出嫁的典礼所在,文楼则作为皇帝大婚仪式、皇太子纳妃仪、万寿节赐宴的地方。康熙十八年三月(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试诗比赋,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共同纂修《明史》。清朝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体仁阁。乾隆年间重建之后,体仁阁两庑作为内务府广储司六库,内设收贮缎绣...

历史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坐东朝西,与弘义阁相对立。体仁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为“文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文昭阁”,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改称“体仁阁”。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六月(1783年),体仁阁毁于火,同年依照弘义阁的形制重建。

明朝体仁阁的用途,见于记载的仅有永乐十八年三殿大火后到嘉靖年间,体仁阁一直用来存放《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遭灾后,体仁阁的使用情况不得而知。明代大朝会或颁诏大礼,钦天监于文昭阁报时、鸡唱:日出卯、照万方、光四表。洪武朝,相对武楼作为公主出嫁的典礼所在,文楼则作为皇帝大婚仪式、皇太子纳妃仪、万寿节赐宴的地方。康熙十八年三月(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143人于体仁阁,试诗比赋,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共同纂修《明史》。清朝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体仁阁。乾隆年间重建之后,体仁阁两庑作为内务府广储司六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1919年和1921年,古物陈列所先后进行了体仁阁、弘义阁的加固维修工程,但因所用支顶的木柱过细而遭承重梁压弯,1953年又进行翻修。“2003~2005故宫古建筑修缮计划”中显示,体仁阁在2003年已被列为故宫博物院大修项目之一。体仁阁修缮工程启动后,中途停工。2006年,据工作人员透露,体仁阁的停工原因是,修缮人员在修缮中发现阁内一根主梁已糟朽不敷使用,乃决定更换,但该主梁为金丝楠木搭建,施工人员遍寻中国也未找到可替换的金丝楠木,体仁阁大修工程遂停工。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对此予以否认称:“停工主要是因为修缮方案需要更改!”体仁阁大修工程完工后,作为文物库房使用。例如故宫博物院共收藏20件马车,其中残损者约15件,原存放在太和门的西府,“房子特别老旧,一脚踩进去,灰尘几厘米厚”,后因修理房屋,又被迁至东南角楼,2013年时则正存放在体仁阁。

建筑

体仁阁高25米,位于崇基之上,分为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下层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明间设有双扇板门,左右各三间安有一码三箭式直棂窗,两梢间、山墙以及后檐使用砖墙封护。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一层的屋檐上四周为平座,平座周围廊安装24根方形擎檐柱,以支承顶层的屋檐,柱间设有寻杖栏杆,在平座上可以凭栏远眺。二层楼七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槅扇28扇,梢间、山墙、后檐墙以木板做成封护墙,以减少下层的承重。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栱。檐角脊兽7个。

相关条目

体仁阁大学士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台阁体
介绍自成祖永乐至英宗天顺年间(1403年—1464年),明朝政权趋于稳固,而且上下图治,社会承平,加上先前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威吓,诗坛一片恭顺平和,遂出现以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其实,三杨均是承平之世的能臣贤相,他们的诗作,大多属应制颂圣、题赠之章,自然以恭维颂美、歌咏承平为主要内容,往往显得辞气安闲,雍容期雅,惟欠缺个人真情实意的抒发。在台阁体盛行诗坛期间,也出现诸多不满“台阁体”的别体流派,其中以“茶陵派”的影响最为深远。其领袖人物李东阳(1447—1516),以拟古乐府著称,并从格调、法度方面论诗,推崇李白、杜甫,主张诗贵“真情实意”。由于李东阳地位显要,主盟文坛,一时风云际会,追随者众。尽管“茶陵派”诗作尚未完全摆脱台阁气息,却已为前后七子的宗唐复古掀开序幕。
· 雷体仁
生平1839年7月2日,雷体仁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省的雷诺(RenoCentese),洗名若瑟伯多禄,是家中的幼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于1858年7月进入里米尼的方济各会初学院修道,入会时改名为厄利亚。同时入会的有后来同时殉道的富格辣。1864年12月18日晋升神父。1867年他前往中国传教。十个月之后才到达目的地山西太原。在学习中文后,被派往管理大同教堂,不久调回太原大修道院任教授和神师及院长,教授拉丁文、哲学和神学,长达30余年,培育了二十余名中国神父。期间曾领导艾士杰主教创办的洞儿沟方济会院四年(1893-1897)。也编纂拉中词典。1900年7月7日,雷体仁与艾士杰主教、富格辣副主教同时被捕。7月9日下午,在山西巡抚衙门前,为毓贤下令杀害。宣福与封圣1946年11月24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将其宣为真福。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包括他在内的120位中华殉道真福宣为圣人。纪...
· 温体仁
生平温体仁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天启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明思宗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明思宗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温体仁善于利用明思宗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明思宗的恩礼优渥,而且...
· 他作为体仁阁大学士那么到底是宰相还是丞相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体仁阁大学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有缘无缘,相识一番。如果您觉得有点意思,就请关注下小编哦!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古代的一些官职,特别是居于中枢地位的宰相与丞相。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都会发现有宰相和丞相这两个官。但是也经常会非常好奇,这两个官都是同一个管吗?他们是一个职位的两种不同叫法,还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职位呢?丞相李斯(剧照)首先说一说这个丞相。这个职位呢是从秦朝开始设置的,有名可查的第一个丞相是有名的秦朝丞相李斯,而最后一个有史可查的丞相是有名的明初丞相胡惟庸。丞相设置之初就是为了帮助皇帝来处理一些朝政大事,这个官职被称为百家之长。当然了类似于这种职位的人在之前的历史上也是有的,不过之前并不是叫这么个名字,那时候叫相或者相邦之类的,而且之前并没有对官员进行品级分等!丞相胡惟庸(剧照)汉朝因为多是沿用之前的制度,因此丞相一职也就沿袭下来。到了汉哀帝...
· 文震孟遭温体仁排挤
文震孟遭温体仁排挤崇祯皇帝登基后励精图治,试图振兴大明帝国。但局势的发展却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对山海关外的金人,不但没有力量进攻,连防御的力量都没有了;在关内,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崇祯皇帝忧心如焚,他渴望一批贤人来辅佐他挽救危局。文震孟忠心事主,且有才干,是当时少有的人才。崇祯皇帝在文震孟走后日渐体认到这一点。崇祯五年,他遣使赴长洲,在文家当场宣诏,任命文震孟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右庶子,要他出仕。文震孟不得不从命,赴北京上任。几年后,文震孟进宫为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出任少詹事不久,他上疏请求修正《光宗实录》,辨明是非。《光宗实录》是熹宗天启年间编纂的。当时的礼部侍郎周炳谟在编写神宗朝的储位之争及"妖书"、"梃击"诸案时,秉笔直书。魏忠贤专权,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谟贬斥神宗,周炳谟被罢官。魏忠贤命他的党徒重修《光宗实录》,歪曲事实,诋诬拥卫皇太子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