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战国时期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尊王攘夷相关文献
久坂玄瑞参与过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指的是什么
久坂玄瑞参与过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指的是什么,安政6年(1859年)10月,因安政大狱,吉田松阴被判处死刑。文久元年(
查看全文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
查看全文
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
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
查看全文
尊王攘夷
中国尊王攘夷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周夷王时,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中央政府的威权开始稍弱,楚国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朝鲜在清兵入关时,朝鲜士人也有“尊王攘夷”的说法,所谓“王”,指的是曾在日本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帮助抵御日本的中国明朝皇帝,“夷”即是“东夷”:清朝满族。日本日本幕府时代,为了巩固幕府将军的统治地位,...
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尊王攘夷
?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鸣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上卿管仲陪同齐桓公出外视察。一群群人赶着耕牛犁田。这时犁头不再是用尖锐的石头制作的了,而是用上了铁犁头。铁犁头快而小,实在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飞跃。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并广泛推广,让齐国有了犀利之器。 看到一片繁荣景象,齐桓公对上卿管仲说:“现在我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称霸中原了吧?”齐桓公是热血男儿,
查看全文
尊王攘夷相关标签
春秋战国
幕末外交
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