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 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96
转发:0
评论:0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维护君王的统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时期执行这个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齐国的第一位霸主,齐恒公。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过废除太子的动向,但是被齐恒公得知了。于是齐恒公率领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齐恒公以天下诸侯的意向,确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统地位。第二年,考虑到当初会盟首止时,郑国不出会,齐恒公率领联军前去讨伐郑国。后来周襄王即位,齐恒公同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会盟,承认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齐恒公和鲁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会盟,见证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齐恒公为诸侯长,由此春秋出现了一霸。

  齐恒公身为春秋诸侯长,有着维护华夏文明的责任。当山戎发兵攻打燕国的时候,燕国抵挡不住,燕国国君向齐恒公求救。于是齐恒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将山戎逐出燕国国境。当山戎攻占了刑国,毁掉了刑国都城后,齐恒公率军救刑国。齐国军队又一次成功击退山戎,还帮助刑国在夷仪建立了新的都城。另外齐恒公还率联军伐楚,逼迫楚国向中原的周王室进贡,楚国也加入了齐国的联盟中,尊齐国为诸侯长。

  齐恒公的尊王攘夷一方面成功阻止了外敌对华夏文明的侵袭,另一方面也为齐国的霸业显得更加合理合法,后世就很多诸侯王效仿齐恒公。

  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

  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之所以有尊王攘夷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混乱的时代,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为减弱,各诸侯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发生兼并国土的战争,所以以往被是为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去理会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和来自北方的当时被称为蛮夷楚国,开始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入侵。处于外围的诸侯国无力阻挡,纷纷在敌人的铁蹄下城破。夷狄的入侵让中原各国人心惶惶,齐恒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公元前663年,齐国接受了燕国的求救,派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直将山戎赶出孤竹,燕国国君对救命恩人齐恒公是感恩戴德地送到了燕齐交接处。公元前661年,山戎又攻打刑国,还毁了都城。齐恒公又一次出兵,击退了山戎,还帮刑国重建了都城。后来的卫国也同样遭遇了山戎的额扫荡,国君还被杀害,结局也是齐国出兵相救。所以经过几次尊王攘夷,齐恒公在各诸侯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最后被周王封为诸侯之长。

  当然齐恒公之所以能任性地出兵讨伐山戎,是和他齐国强大的经济、军事能力分不开的。而这些又和齐国的励精图治,各乡改革分不开,所以要做一个强国,强大的国力是保障。

  著名的尊王攘夷思想是谁提出的

  公元前661年,北方的山戎袭击了处在中原边缘的刑国,刑国不敌,就连都城也被山戎给毁了。这时管仲立马向齐恒公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豺狼一般的山戎是令人厌恶的,他们行事毫无理性可言。而中原的各诸侯过毕竟都属于华夏文明的圈子中,大家都是一家人,应该亲昵相处,不能弃之不顾。

  


  于是管仲建议齐恒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帜,出兵击退山戎,齐恒公也采纳了建议。后来中原在齐恒公的尊王攘夷的运动下,成功击退了山戎的入侵,也阻止了南方楚国的北进,并将其纳入中原诸侯的会盟中。齐恒公可谓是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就离不开管仲的省时度势。

  管仲生于公元前719年,约在公元前645年去世,姓姬,管氏,字仲。管仲是春秋时发家的代表人,被人称之为管子。管仲原是周穆王的后人,被后人尊奉多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哲学政治、军事家,是法家的先哲,是华夏文明的保护人,是华夏的第一相。

  不过在齐恒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管仲辅佐还是公子小白的竞争对手公子纠。后来各为其主,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国继承君主一位,曾射杀过公子小白。然而当小白成为齐恒公后,在鲍叔的极力举贤之下,齐恒公才接纳了原本要自己命的管仲。不计前嫌的二人成功将齐国缔造成当时的中原第一大国,也为后来的“尊王攘夷”奠定了基础。

  尊王攘夷运动介绍

  尊王攘夷是一种最早出现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救国运动,当时的周平王东迁之后,权威开始了减弱。此时华夏面临了空前的危机,北方的山戎和南方当时被成为蛮夷的楚国都开始了对中原你的入侵。但是周天子无力应对,中原周边的一些稍弱的诸侯国大多被敌人蹂躏,华夏文明的存续迎来了一次挑战。

  


  因为齐国有了一个圣明的君主齐恒公,而且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善谋的大臣,管仲。齐国在这两个人的合力之下,国力是蒸蒸日上,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一路上升。所以当管仲看到中原面临如此危机,就建议齐恒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出兵讨伐外族,齐恒公也采纳了意见。

  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了燕国,齐恒公接受了求救,发兵击退了在燕国的山戎。公元前661年,又一次出兵帮助刑国赶走山戎,并为刑国重建了国度。后又为卫国报了,杀君之仇。在这次尊王攘夷中,齐恒公是打出风头,无论是武力还是礼节上,都让天下诸侯为之折服,不久被周王封为诸侯之长,天下以齐国为首。可以看出,齐恒公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取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尊王攘夷”后来也成了一种复杂的政治术语,也被朝鲜和日本使用过。公元十七世纪,明王朝覆灭,满清入主中原。本来是明朝附属国的朝鲜就有这个“尊王攘夷”的声音。“王”就是帮过朝鲜击退了丰成秀吉率领的侵略军队,“夷”就是满清。海洋隔洋的日本,在幕府末期,随着美国打通了日本的贸易关口后,尊王攘夷一度在日本盛起,只是古老最终阻止不了新时代的到来。

  尊王攘夷代表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当中,是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而《春秋公羊传》则是对春秋时期所发生的事进行的记载,其中就有这尊王攘夷。尊,就是尊重,推崇。王,就是当时的周天子,或者知他在中原的正统地位。攘,是抵御的意思。夷,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等外来的侵略民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尊崇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抵御排斥外来的侵略民族。

  


  尊王,推崇周王的地位,维持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周惠王曾有废除太子的动向,被齐恒公得知后,他召集了各路诸侯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确保了太子的正统地位。并且对不出会的郑国,有了军事上的打击,以告诫他藐视王法的行为。公元前656年,指责楚国延期将贡品缴纳给天子,导致大典无法顺利举行,楚国也承认了错误。

  攘夷,就是对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和居在南方的楚国进行抵御,阻止他们对中原的入侵。公元前663年,齐恒公接受了燕国国君的求救,出兵击退了燕国境内的山戎。公元前661年,齐恒公派兵帮助刑国赶出了山戎,并重建国都。第二年,卫国国君被入侵的山戎杀害,齐恒公再一次出兵帮助卫国重建家园。公元前655年,齐恒公有率领多国联军讨伐南方的楚国,楚国在重大的压力被迫同意进贡周王室,并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联盟当中。

  齐恒公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仅名正言顺当上了春秋一霸,还为华夏驱赶了饿狼一般的外来侵略者,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极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的故事简介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维护君王的统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时期执行这个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齐国的第一位霸主,齐恒公。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过废除太子的动向,但是被齐恒公得知了。于是齐恒公率领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齐恒公以天下诸侯的意向,确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统地位。第二年,考虑到当初会盟首止时,郑国不出会,齐恒公率领联军前去讨伐郑国。后来周襄王即位,齐恒公同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会盟,承认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齐恒公和鲁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会盟,见证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齐恒公为诸侯长,由此春秋出现了一霸。齐恒公身为春秋诸侯长,有着维护华夏文明的责任。当山戎发兵攻打燕国的时候,燕国抵挡不住,燕国国君向齐恒公求救。于是齐恒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将山戎逐出燕国国境。当山戎攻占了刑国,毁...
· 尊王攘夷
中国尊王攘夷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周夷王时,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中央政府的威权开始稍弱,楚国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朝鲜在清兵入关时,朝鲜士人也有“尊王攘夷”的说法,所谓“王”,指的是曾在日本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帮助抵御日本的中国明朝皇帝,“夷”即是“东夷”:清朝满族。日本日本幕府时代,为了巩固幕府将军的统治地位,...
· 尊王攘夷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就是诸侯国维护中原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抵御外来的异族侵略势力。之所以有尊王攘夷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周朝自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第一次进入了混乱的时代,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为减弱,各诸侯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发生兼并国土的战争,所以以往被是为高高在上的周天子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去理会了。齐恒公也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和来自北方的当时被称为蛮夷楚国,开始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入侵。处于外围的诸侯国无力阻挡,纷纷在敌人的铁蹄下城破。夷狄的入侵让中原各国人心惶惶,齐恒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公元前663年,齐国接受了燕国的求救,派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直将山戎赶出孤竹,燕国国君对救命恩人齐恒公是感恩戴德地送到了燕齐交接处。公元前661年,山戎又攻打刑国,还毁了都城。齐恒公又一次出兵,击退了山戎,还帮刑国重建了都城。后来的卫国也...
· 久坂玄瑞参与过尊王攘夷运动?尊王攘夷指的是什么
安政6年(1859年)10月,因安政大狱,吉田松阴被判处死刑。文久元年(1861年)12月,久坂玄瑞和为了加强松下村塾学生为中心的长州志士的团结,创造了一灯钱申合这一组织(参加者有桂小五郎,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24人)。文久元年左右开始,久坂玄瑞和各藩的志士们交流变的活跃起来,特别是为长州、水户、萨摩、土佐的四藩的尊攘派结成同盟而努力,于是他称为了尊王攘夷运动以及反幕运动的中心人物。因为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使得藩论向公武合体论倾斜,5月23日藩主采取长井雅乐的理论,把朝廷中的攘夷派给说服了。久坂玄瑞多次提出异议,企图改变藩论,但是同年和宫下嫁,公武合体的方案还是成功了。久坂玄瑞于是转向组织“草莽志士纠合”,文久2年(1862年)正月14日,坂本龙马以剑术修道的名义,带着武市半平太的书信来到荻,和久坂玄瑞进行碰头。因为和马关的豪商白石正一郎关系不错,在白石家里设置了隐瞒的地下...
· 尊王攘夷究竟是谁提出的?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尊王攘夷”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当中,是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而《春秋公羊传》则是对春秋时期所发生的事进行的记载,其中就有这尊王攘夷。尊,就是尊重,推崇。王,就是当时的周天子,或者知他在中原的正统地位。攘,是抵御的意思。夷,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等外来的侵略民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尊崇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抵御排斥外来的侵略民族。《春秋公羊传》书册尊王,推崇周王的地位,维持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周惠王曾有废除太子的动向,被齐恒公得知后,他召集了各路诸侯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确保了太子的正统地位。并且对不出会的郑国,有了军事上的打击,以告诫他藐视王法的行为。公元前656年,指责楚国延期将贡品缴纳给天子,导致大典无法顺利举行,楚国也承认了错误。攘夷,就是对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和居在南方的楚国进行抵御,阻止他们对中原的入侵。公元前663年,齐恒公接受了燕国国君的求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