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的主要著作。老子是哲学家、诗人及道家创始人,一般认为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纪。该书分为《道经》三十七章与《德经》四十四章,全书共计五千余言,故亦称《老子五千文》。本书以“道”为核心展开论述,阐述道法自然、清静虚无的主旨,是先秦(公元前 221 年之前)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道德经》问世以来,历代注释者甚多,现存各注本中以汉人《河上公章句》版本影响最大。此版本以传奇人物河上公为名,据说他生活在汉文帝年间(公元前 180 年 – 公元前 157 年)。存世最早的两个版本是出土于河北郭店一处陵墓的楚简《老子》,成书于公元前 300 年;以及发掘于马王堆的帛书《老子》,成书于公元前 168 年。展示于此的是宋建安虞氏家塾刻本的序、目录和卷上,该版刊刻较早,传世绝少。在成为中国图书馆馆藏之前,曾为黄丕烈、瞿氏铁琴铜剑楼、陈清华郇斋旧藏。
道德经相关文献
《道德经》养生要顺“自然”
《道德经》养生要顺“自然”,《道德经》为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被道家奉为经典。它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养生要顺“自然”
《道德经》养生要顺“自然”,《道德经》为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被道家奉为经典。它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据《史记》说,作者为春秋时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子”。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东汉时,随黄老道的产生,《道德经》已演变为道教的经典,张陵、张鲁的天师道即以《道德经》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观点解释《道德经》。汉初对老子之书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亦无经的名称。晋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老子》虽然称为“太上玄元道德经”,但却无道经、德经或上经、下经名目,而仅称上篇、下篇。目前所见的《老子想尔注》六朝写本已残,但有“老子道经上”字样,由此可知此时该本已有“道经”、“德经”名目,但仍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西汉末杨雄已称《道德经》,但为数很少。三国时王弼注《老...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道德经》和《论语》的比较
来源:中华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网《老子故里论老子丛书——探源卷》
秦维聪
记得在我六七岁时,我祖父曾教我背诵《论语》。每次讲两句,背两句,当时我感到易懂有趣。但在我退休之后研读《道德经》时,很难理解其谈论的重心。基于本人一生从事[注:
道德经相关标签
哲学 & 心理学
上古
中古 & 东方哲学
东方哲学
历史 & 地理
约至公元499年的古代世界史
至公元420年的中国史
道家
道家哲学
东方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