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据《史记》说,作者为春秋时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子”。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东汉时,随黄老道的产生,《道德经》已演变为道教的经典,张陵、张鲁的天师道即以《道德经》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观点解释《道德经》。
汉初对老子之书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亦无经的名称。晋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老子》虽然称为“太上玄元道德经”,但却无道经、德经或上经、下经名目,而仅称上篇、下篇。目前所见的《老子想尔注》六朝写本已残,但有“老子道经上”字样,由此可知此时该本已有“道经”、“德经”名目,但仍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西汉末杨雄已称《道德经》,但为数很少。三国时王弼注《老子》,称之为《道德经》,盖“道德经”的称呼从此普遍。河上公古本与傅奕本“道经”在上而为上篇,“德经”在下而为下篇,通行本亦皆如此。但帛书甲本和乙本皆“德经”在上,“道经”在下。“德经”的内容主要是写“德”,但也夹杂着写“道”,且各章独立。
以后从魏晋至隋唐,历代都有道士诠释阐发其义旨。据唐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统计的六十余家中,多半为道士,有的明理身之道,有的明理国之道,有的以道德为宗,有的以非有非无为宗,有的以重玄为宗。其中老学重玄派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宋代以后,道教对《道德经》的诠解走向集注化,彭耜的《道德真经集注》集宋代注者二十家。现存于世的《道德经》注解其中有多种收入《正统道藏》,从哲理、内外丹、易数等多角度加以诠释,为研究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展开![](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