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正才開伯志,盛朝大有奇。简拔(文)忠書輔,調和瑞林芝。華廷曾疏秀,豐蕃應景貤。乾道隆茂素,桂子發清時。
文相关文献
文献论文
文献论文,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自古以来颇为昌盛,上层建筑的文化教育相应地提倡忠君尊孔、封建迷信
查看全文
越文化—文化名人—文种
越文化—文化名人—文种,  文种,字会,楚国人,曾任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令,跟范蠡一起来到越国,辅佐越
查看全文
多文祭母范文
多文祭母范文,祭母文  不孝儿女跪灵前,珠泪滚滚湿衣衫。母一生平甚淑贤,为儿女,持家务,苦受熬
查看全文
文言文
定义“文言文”这个术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的汉语”泛指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现存的古汉语材料是由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材料。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书面语言材料是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公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是指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以下所述各项特点皆为举例而未完备。):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
查看全文
徐文长传文言文答案徐文长的故事100篇
徐文长传文言文答案徐文长的故事说到徐文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在历史上不算出名,但是却又被知道的人津津乐道,也就是说这个人是真的挺厉害的一个人,他的故事也非常的多,最近有不少的老哥
查看全文
文相关标签
东莞市企石镇
家族谱大览
文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石堂, 民国24[1935]. 存23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人员 : 文镜,字韶年 ; 文元金,字长吉 ; 文元朾,字心超 ; 文一鉴,字印美 ; 文元新,字日德.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1, 4, 9-15, 17-18, 20-21, 24, 28, 30, 32-33, 37-38. 远祖 : 沼. 即潞公高祖. 赐姓祖 : (唐) 文时,字春元. 沼公之子. 避晋高祖敬塘讳,更其氏曰文. 开基祖 : (宋末) 文泰发. 象角公长子. 自萍乡碑石至醴北石羊. 下有二子 : 文应元(下一子: 文颜叟) ; 文应超(后不详). 始祖(1世) : 文清,行宁福. 颜叟公之子. 下两子: 文仲良, 行颜一 ; 文仲斌,行颜二(传5代详补遗). 仲斌公下派祖(3世) : 文以政,行居一 ; 文以谅,行居二 ; 文以恭,行居三 ; 文以宽,行居六(传四代详补遗) ; 文以怀,行居七(传四代详补遗). 以政公下三子(4世) : 文衡,字元平 ; 文性,字元实 ; 文纲,字元统. 以谅公下二子(4世) : 文隆 ; 文广. 以恭公下三子(4世) : 文常,字元久 ; 文迪 ; 文祐. 衡公下五子(5世) : 文士端,字邦直 ; 文士英,字邦锐 ; 文士秀,字邦华 ; 文士彦,字邦明 ; 文士章,字邦诵. 性公下四子(5世) : 文士杰,字邦彦 ; 文士伟,字邦美 ; 文士泰,字邦林 ; 文士尚,字邦节. 纲公下四子(5世) : 文士廉,字邦青 ; 文士能,字邦智 ; 文士才,字邦艺 ; 文士光,字邦宠. 隆公下七子(5世) : 文士俊,字邦用 ; 文士麒 ; 文士麟 ; 文士祥,字邦瑞 ; 文士显,字邦耀 ; 文士高 ; 文士纯. 广公下四子(5世) : 文士哲 ; 文士温,字邦柔 ; 文士敦 ; 文士优. 常公下四子(5世) : 文士悦,字邦喜 ; 文士颢 ; 文士颐,字邦淑 ; 文士顖. 迪公下三子(5世) : 文士容,字邦望 ; 文士禄,字邦爵 ; 文士昂,字邦廷. 祐公下四子(5世) : 文士珍,字邦玉 ; 文士缙,字邦锡 ; 文士宏,字邦治 ; 文士权,字邦衡. 另始迁祖 : (宋) 文福八,字观海,号瀛山. 时公12世孙. 自永新迁醴. 下二子: (元) 文受辅,字帝佐,号翼民 ; 文受儒,字南进,一字帝臣,号席珍. 受儒公下派祖(4世) : (元) 文广,字光灿,号养五 ; 文恭,字光煜,号笃平 ; 文海,字光耀,号祥鹗 ; 文青,字光炀,号宝臣. 皆为紫成公之子. 清公派名辈(2至20世)似为 : 仲以单士 单宗楚应明 世聿在宪正 大一元起家. *单=单名辈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醴北石羊文氏六修族谱.
浏览:100
湖南宁乡文氏八修家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六义堂镌, 清光绪21[1895].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世派(11世起) : 绍复廷承尚 崇俎维干万 兴家世有光 海邦隆盛德 永试进忠良 明显昭谟烈 宏达焕书香 腾辉炳奎璧 振泽耀衡湘. 远祖 : 文翁,名党,字仲翁. 原籍江南庐州舒城,任蜀郡太守. 江西祖 : (唐) 文春元,讳时,行四. 成都人,因官江西而居永新. 始祖(一世) : (宋) 文旃,字励宽,乳名海,亦字伯奇. 自江西永新徙长沙宁乡. 派祖(9世) : (明) 文彦荣,字安富. 彦荣公下五子 : (明) 文汉光,字昌义 ; 文汉武,字两溪 ; 文汉广,字之矣 ; 文汉林,字人望 ; 文汉杰,字超凡. 仅光, 武二公之后留居宁乡. 此谱所含房祖 : 文承彬,字子清(14世) ; 文廷宾,字与言(13世) ; 文承简,字望扶(14世) ; 文承策,字见芙(14世) ; 文承节,字松筠(14世) ; 文承伦,字叙五(14世) ; 文复森,字林立(12世) ; 文汉武,字两溪(10世).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宁乡文氏八修家谱. 书名页题 : 文氏家谱.
浏览:0
大竹文氏城口支族族谱
原书: [河南]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3(中国家谱编印基地). 1册(20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周) 文祈. 文王8世孙,以文王谥号为姓. 远祖 : (汉) 文翁. 任蜀郡大守,子孙家于成都. 宗祖 : 文种. 始祖 : (唐) 文时,字春元,行四. 因官都尉,而镇江西. 入川祖(一世) : (明) 文月禄. 洪武间由湖广麻城孝感迁川,居大竹县欧家镇文家坝. 城口支祖(13世) : (清) 文运爵 ; 文运恪 ; 文运广. 辈份字 : 大明灿吉利 金波买号皇 广德增天佑 声名冠列邦 月崇正万显 宗守有应元 干世熙升运 学义可传方 谟猷长继远 辉美永发祥. 辈份续 : 嘉言承孔孟 遗训绍纲常 忠厚培先业 诗书焕国光 兴朝隆建树 治道本贤良 历代鸿才裕 俊秀启荣昌 耕读存千载 富贵福禄双. 散居地 : 四川省大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文氏族谱.
浏览:0
文氏三房族譜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20[193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受姓祖 : (周) 祈公. 文王支孙,以谥为姓. 一世远祖 : (宋) 文时,字春元. 始祖 : (元明之际) 文丙三,字佑启,号周塘. 由江右迁湘西. 尖山冲支祖 : (明) 文志诚,字慎独,原字如神. 志诚有六孙 : (明) 文永黻,字周冕 ; 文永绶,字金玺 ; 文永中,字汤执 ; 文永缙 ; 文永干 ; 文永坤.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编纂者 : 文大厚,字四勿 ; 文前甲,字石薰 ; 文大必,字牖初.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吉安
浏览:100
济宁文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6[1846]. 1册(126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文指挥. 济宁始迁祖 : (明) 文显. 散居地 : 山东省济宁县等地.
浏览:0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原书: 湖南衡山县 : 六义堂, 民国21[1932]. 4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宋) 文公行,字正道,号蓬山. 支祖 : (元明之际) 文肇郎 ; 文养晦 ; 文昱 ; 文益云 ; 文以章 ; 文隆昌 ; 文思恭 ; 文彦起 ; 文廷裕 ; 文福八.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 衡阳县, 湘潭县, 湘乡县, 醴陵县等地. 版心题 :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吉安
浏览:100
文导读知识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西周的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甘肃省,东到山东省。西周文化很多,比如礼乐,宗教,祝宗卜史,典籍等等,这些文化在西周的时候是非常盛行的,那么为什么会说西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在陕西呢?主要是因为在陕西出土了非常多的青铜器,像是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的数量远远超过商代。历代出土的西周青铜礼器、用具、兵器、工具、饰物,数以千计,更有成批的出土。截止目前,周原遗址的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七十年,还在继续发掘,累计出土了万余件珍贵文物,也正是因为这样,陕西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浏览量:1952次
催人泪下的七字押韵祭文
催人泪下的七字押韵祭文
祭文是一种文体名,是祭祀时用来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祭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所以祭文就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如果想要催人泪下的效果,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这里提供一篇七字押韵祭文作为参考:XXXX年XX月XX日、农历XX年XX月XX呜呼吾母命归天,寿享在世XXX。吾母一生多坎坷,好时没有苦时多。吾母姓X名XX,祖藉权寨XX村。生于XXXX年,农历XX几月间。吾母家贫姊妹多,日子过的如油煎。老爷经商无音信,孤儿寡母太淒惨。吾母十九结姻缘,成为XXX家人。吾母共生二弟兄,无女全是男甲叮长子名叫X、、,生于XXXX年。次子名叫X、、,生于XXXX年。二子先后到人间,您说养育有多难。若问人间谁最苦,最苦莫过俺父母。国家不强民生艰,吃穿成了最关键。吾母当年很要強,能说能干有主张。家里地里一把手,日子再苦不言难。白天下地农活干,一天衣服汗不断。忙了地里忙家里,一日三餐得做饭。晚上灯下做针线,油灯亮到五更天。缝新补旧连夜赶,每天都是连轴转。冬天纺线腿冻疆,烤把柴火接着纺。夏季织布汗流淌,蚊虫叮咬不好防。一年四季换衣裳,做了夏装忙冬装。新的衣服没做好,身上衣服又穿烂。吾母没有上学堂,两个儿子没文盲。再难送儿把学上,当时她很有眼光。吾母育儿她有方,育儿警句她常讲。男儿争气家兴旺,人活一生不冤枉。知恩图报情义长,对待恩人不能忘。为人处事要善良,人敬尺来我敬丈。看菜吃饭互谦让,量体裁衣别争抡。人走千里爱勤人,勤快之人人敬仰。吾母仙逝催我心,呼天呼地祭母亲。吾母高风明大义,奉公守法好公民。吾丹亮节能宽谷,尊老爱幼和乡邻。吾母慈善有爱心,乐善施好帮助人。吾母一生勤节俭,周密计划会打算。吾母生来秉性硬,只服软来不吃硬。吾母遇难不悲观,含辛茹苦永向前。吾母不说人长短,惹事生非她不沾。吾母胸有一本帐,谁好谁歹心里装。吾母爱子管的严,痛苦说教棍棒劝。在埸之人听我言,孝敬父母走在前。上孝下贤辈辈传,承脉相连记心间。挚诚挚爱用心待,敬养老人理应当。人生很快轮到咱,到时后悔也枉然。千悔万悔悔不转,千诉万诉诉不完。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儿和家人为您祈祷!儿和家人为您送行!儿和家人祝您走好!安息吧母亲!呜呼哀哉娘亲!!!尚飨长子:X、、,长媳:XXX次子:X、、,二媳:XXX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农历XX年XX月XX日
浏览量:2526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等,与“物质文化遗产”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合称为“文化遗产”。在各民族或各群体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并且在历史的进程中,被不断地在创造出来,为各个民族或群体提供认同感,并且增强它们之间的凝聚力。由于各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国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夏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财富,因此,中国也是全世界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截止2022年,我国已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览量:1207次
张母计氏文言文
张母计氏文言文
《张母计氏》原文:宋张浚母计氏,子幼时,即教以父之言行。后浚以秦桧误国日甚,欲力争以悟君心。念母年高,言之必致祸,忧之,体为之瘠。母怪问,以实对。母不应,惟诵其父绍圣初对方正策之辞,日:“臣宁言而死于斧钺,不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遂决,书上,窜谪。母送之日:“行矣。汝以忠直得祸,何愧?惟勉读圣人书,无以家为念。”《张母计氏》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讲述的是一个叫张浚的人的母亲计氏在他年幼时,以他父亲的言行教育他,后来张浚在朝为官,看到秦桧大权在握,对国家有害,于是想劝谏皇帝,但又想到母亲年事已高,怕自己招致祸端,无法照料母亲。正当他发愁之时,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又将他父亲说的话搬了出来:“即便遭受死罪,也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否则就是辜负了皇上。”张浚听后坚定了劝谏皇帝的信念,上书后不久就被贬到了偏远的地方。母亲计氏为他送行时说:“你放心地去吧,因为忠心正直而惹的祸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你尽管读圣贤书,不要挂念家里。”
浏览量:1241次
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
普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时期。《草木子》中记载:“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也。”相传是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用石膏点豆汁,发明了豆腐。豆腐颇得古人的喜爱,甚至与羊肉媲美。清代诗人袁牧还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豆腐不仅口感好,在中医学中益处良多。中华医学认为,经常吃豆腐,有益于和中,生津润燥,消热解毒和消渴解酒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并附有相关医方,如白豆腐醋煎服用,能治痢疾,豆腐切片外敷,能治杖疮,诸如此类。《本草易读》谓豆腐能“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心腹之胀满,下大肠之浊气”的功效”。豆腐不仅作为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古人把豆腐的特点总结成10德: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食之俭以持家,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遇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
浏览量:14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