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除夕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除夜岁除,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除夕简介资料
岁除、年三十、大年夜、除夜、大年三十
除旧布新,迎祖宗回家过年
每年1月或2月
除旧迎新、祭祀祖先
Chinese New Year's Eve
先秦时期
除夕相关文献
201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及除夕守岁来历
201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及除夕守岁来历,除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
查看全文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怎么来的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怎么来的关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
查看全文
除夕
起源除夕源于先秦时代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此即除夕节令。最早提出“除夕”这个名称的,则是西晋的《风土记》。《风土记》中特别记述了除夕大年夜当时的民间习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此习俗,经唐宋相袭,并沿袭至今。同时《风土记》中还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即“年”这种猛兽)的记载。沿习中华除夕与清、盂、九三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庆,家家祭祖。除了拜祭祖先之外,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为一般常见的习俗。传统上,在大年夜当天的中下午要在门边贴上新的春联。年夜饭,又作团年饭,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
查看全文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除夕守岁的由来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守岁就是其中之一。守岁顾名思义就是从吃年夜饭开始晚上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那么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呢? 除夕的由来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
查看全文
今日除夕,全国各地除夕习俗大赏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长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各地习俗不同,过春节的风气也不同。随着春节的邻近,喜庆的气氛越来越浓。今日除夕,族谱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习俗,有你家的吗?山东:团圆饺子鲁北一带,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吃饭,这叫过团圆饭,必须吃。傍晚开端放鞭炮,家家门口点一堆火,街坊邻居在一块放烟花,特有气氛。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此是要看谁家鞭炮响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时间),等候时钟一敲过12下,鞭炮立刻响起来,过年的鞭炮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5点多。海南:吃新节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与风气,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天津:彩纸剪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
查看全文
除夕相关标签
新春
除夕导读知识
离2023年除夕还剩下几天
离2023年除夕还剩下几天
2023年除夕是在1月21日这一天,距离现在还有21天的样子,按照月份来算还有半个多月。除夕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民俗节日,这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也有“岁除”的称呼,而这一天也是家家户户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公历中每年对应除夕这一天的日子是不一样的,因为除夕这一天的时间是要对应农历来看的。 从除夕本身来看,当天大家团团圆圆,在民俗上还会有吃年夜饭、熬年守岁等各类习俗,而对于年夜饭来说,在全国各地的食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水饺以及馄饨、元宵、长面、年糕等。
浏览量:1086次
祭祀的拼音
祭祀的拼音
祭祀的拼音是[jìsì],意思是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祭祀在我国属于传统习俗,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祭祀的礼制,并逐渐延续至今,虽在仪式上有所简化,但其内核一直传承着。起初,祭祀是皇族、贵族的专利,大约在汉代,祭祀逐渐平民化。我国有四大祭祖节日,分别是除夕节、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等,各地的习俗并不一样。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中元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名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孝亲活动。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孝亲活动。
浏览量:1019次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
除夕这天的习俗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祭祖。 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所以祭祖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即可,而有的地方是在除夕当晚子时左右祭拜,还有的地方是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 除此之外,祭祖的地点也不尽相同,每个家庭的讲究也都不一样。有些家庭会直接上坟祭祖,也就是俗称的“墓祭”,还有的家庭在家里祭拜之后,在祠堂还会再祭拜一遍。一些过年远在家乡的人们,会在除夕夜晚上,在当地的十字路口附近画一个圈,在圈内为先祖烧纸钱,这同样也是一种祭祀仪式。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浏览量:1030次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只恶兽叫做“夕”,它有一只角四只足,长相狰狞。夕平时生活在山林里,到了冬季,食物短缺,它就会下山作乱,到人类居住的村庄找吃的,不仅伤害鸡鸭鹅牛羊等家禽家畜,还会伤害人类。每到腊月底,人们为了躲避夕,只能带着家里老少到山里避难。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做“年”,他看到人们为夕所扰,决定除掉夕。他发现夕不敢进竹林追赶人,于是想到了用爆竹驱赶夕的方法,还告诉人们,腊月三十要在家门口挂红布、红灯笼,这样夕就不敢来了。后来燃放爆竹和挂红布条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变成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腊月三十这天夜里,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浏览量:1013次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也叫做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为“岁除”,在意思上主要指的是旧岁除去,迎接新岁,而在历史上,除夕这一天也被称为:“除夕夜、除夜、大年夜”,而在民俗上除夕也是阖家团圆、祭祀祖先、除旧布新的日子,历来是民间中和清明节、重阳节以及七月半相关的重大祭祖节日,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除夕这一天是赋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从民俗上来看除夕这一天还有这很多的风俗习惯,在各地虽然细节偏向上都略有不同,但主要还是以农历新年为主题,其中在大年三十前后自古就有守岁、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贴窗花、清扫庭舍、挂红灯笼以及吃团圆饭,以及贴年红等习俗,在以前古代还有家家户户燃烟花爆竹的习俗,此外,在除夕前后压岁钱也是过年民间习俗之一,往往这时候长辈会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历史中我们从文化流露上来看大年三十这一天,关于除夕的文学古文以及诗词、歌赋等都有和年三十除夕这一天相关的诗句,例如苏轼的《守岁》,以及唐代高适的《除夜作》,而宋代时期的文天祥还有诗作《除夜》,这些诗词记录的都是当时古代时候和除夕这一天相关的民俗场景。
浏览量:10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