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族谱知识

人物传序:“传”和“序”的区别,仕宦录、名迹录的记载

2024-01-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3
转发:0
评论:0
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并学习成功经验和教训。通读家谱中的各种人物传序,有助于掌握宗族人物精英史。家谱中的仕宦录和名迹录记载了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人物传序:“传”和“序”的区别,仕宦录、名迹录的记载

为什么要通读人物传序?

 

  1. 了解人物生平和成就: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和成就,包括其成长经历、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社会贡献等方面。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了解文化、认识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2. 学习成功经验和教训: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学习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帮助自己更好地规划人生和职业发展。

  3. 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传记作品通常要求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刻画生动,阅读传记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和写作水平。

  4. 丰富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阅读传记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从而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传”和“序”有分别吗?

 

通读家谱中的各种人物传序,有助于掌握宗族人物精英史。在阅读本家族世系图世系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涉及到本家族直系先祖之精英人物,他们当中有的有传,有的有序,有的则是传序兼有。

 

据此可以至人物传序栏具体按房分按世次查找到若读者具备较好的国学基础,尽管谱文内容涉及文言文、繁体字、无标点。也能做到对家谱内容了如指掌。如果国学稍逊一点的,只要多读多揣摩,也能大概了解。另外有的家庭祖上可能存在多个精英人物。

 

就文体而言,人物传序不外乎传和序两大类,一般“传”是指家族人物已故后在修谱时录入的史料记载,“序”则是指修谱时家族中仍在世的人物的事迹记载无论是传还是序,都是记载族人一生当中的突出事迹,或尊老爱幼,或夫妻和睦:或助人为乐,或排忧解难;或积极修谱,或热心建祠;或致力公益,修桥铺路;或注重教育,教书育人。

 

总之一切能够体现人物的闪光点,体现儒家文化观念,为家人后人留下宝贵的楷模。而作为主编,则应该通读谱文,并且结合人物的支系、村落世次去阅读,找到相应的世系世表,理顺人物关系,把握历史脉络,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优质传序。

 

人物传序:“传”和“序”的区别,仕宦录、名迹录的记载

什么是仕宦录?

仕宦录又称宦绩考、缙绅录等,内容是记载历代家族成员中官宦名人的事迹,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主要侧重于传主的功勋业绩和学术见解等方面,与传记不尽相同。有些世家望族的家谱中还专门列有“荐辟录”、“科第录”等,用以记载有功名的家族成员。

 

比如:

1宋朝李清照:他是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李清照的仕宦生涯始于科举考试,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中进士,并开始在官场崭露头角。在政治上,他表现出色,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其书法也被后人赞誉为“清丽脱俗”。

 

2明朝的王阳明:在明朝的仕宦录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他的仕宦生涯始于举人,后因才华出众被选入翰林院。在官场中,他以清廉正直著称,多次上书直言进谏,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同时,他也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清朝的曾国藩:清朝的仕宦录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多职,最终成为两江总督。他以严谨的治军风格和仁政爱民的理念著称,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的家书和日记被后人广泛传颂。

 

人物传序:“传”和“序”的区别,仕宦录、名迹录的记载

什么又是名迹录?

名迹录,是家谱中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名胜古迹还有记录历史上著名人物事迹的书籍,通常是对历史人物的介绍、评价和传记。

 

比如:

  1. 杜甫的名迹录: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名迹录中记载了杜甫在创作中的重要事迹,如他如何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出大量反映人民疾苦、呼唤和平的作品,以及他与其他文人的交往和互相启发的事迹。这些记录为我们了解杜甫的创作历程和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黄庭坚的名迹录: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宋四家”之一。名迹录中详细记载了黄庭坚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如他如何将诗歌的意境融入书法创作中,以及他与其他书法家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事迹。这些记录为我们了解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黄庭坚的个人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家族传承中,通读人物传序也具有重要意义。家谱中的仕宦录和名迹录记载了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这些记录不仅是对家族先人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家族荣誉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了解家族先人的事迹和成就,我们可以增强家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自己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氏庆传录序
【庆传录序】尝谓史氏之所以得姓因官而赐之也其流芳悠远历数千载贤智间出代不乏人记诸简册之间班班可考故作美颂而不谀鲁僖之德昭告其下而勿忘晋献之祸至于肇大篆者珍迹世传进直谏者忠言上达泣伏青蒲动悟万乘斯为武阳侯诛锄赤眉荡销猾竖斯为溧阳侯在西汉有咸里之盛在李唐有藩将之雄其能建丰功立伟绩者固多不暇概举而悉数也原其所出始于鲁之济北而族系传序随宦沿别谱录所存仅可推考兹邑敕封显惠庙灵济公所谓诛锄赤眉者是也以战功佐光武中兴获封于此既薨能以祸福警动于人遂致血食而子孙即是家焉自东汉距今逾千载宏碑巨版叙其盛烈多矣而久未闻达至崇宁丙戊知县李公亘以祷雨灵应上奏朝廷明年正月诏以显惠号庙后六年知县奉议郑公骧自延安帅幕府来宰斯邑下车以来款谒祠宇欲而欲雨而雨雨之应每无愆期所以有年荐臻者皆神贶也郑公念神之绩遂以事实闻于朝廷逮政和丙申夏初浩命锡封神为灵济公旌表优渥前所未有而又委吾宗人新其殿宇饰其貌像则郑公所以答神之贶致力甚也呜呼史...
· 溧阳庆传录史氏族谱原序
溧阳史氏族谱原序之一尝谓史氏之所以得姓,因官而赐之也。其流芳悠远,历数千载,贤智间出,代不乏人,诸简策之间,班班可考。故作美颂而不谀,鲁僖之德,昭告其下而勿忘晋献之祸。至于肇大篆者,珍迹世传,进直谏者,忠言上达。泣伏青蒲,痛悟万乘,斯为武阳侯。诛除赤眉,荡销猬竖斯为溧阳侯。在西汉有戚里之盛,在李唐有藩将之雄,其能建丰功立伟绩者,固多不暇概举而悉数也,原其所出,始于鲁之济北,而族系伟序随宦沿别,谱录所在,仅可推考。兹邑敕封显惠庙灵济公,所谓诛除赤眉是也。以战功佐光武中兴,获封于此。既薨能以祸福惊动于人,遂致血食,而子孙即是家焉。自东汉至今逾千载,宏碑钜版,叙其盛烈多矣,而久未闻达。至崇宁丙戌。知县李公亘以祷雨灵验,上奏朝廷。明年正日,诏以显惠庙号。后六年,知县奉议郑公骧自延安帅幕府来宰斯邑,下车以来,款谒祠宇,欲D而D,欲雨而雨,雨D之应,每无愆期,所以有年荐臻者皆神贶也。郑公念神之绩,遂以...
· 禅僧怀镌传录
简要介绍:【怀镌(677~744)】唐代中期禅僧。金州(西)安康人。俗姓杜。世称南岳(岳)、观音和尚。年十五,从荆州(湖北)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并习律。后与坦然参访嵩山慧安,复谒六祖惠能,在其门下十五年(一说十二年)而嗣其法。先天二年(713),住南岳般若寺,三十余年间宣扬禅风,开南岳一系,与青原行思之法系(世称‘青原下’)同为南宗禅的两大法系。天宝三年示寂,世寿六十八。谥号‘大慧禅师’。嗣法弟子有道一、严峻、神照、智达、常浩等九人。有《南岳大慧禅师语录》一卷行世。◎附∶〈怀让〉(摘录自《古尊宿语录》卷一)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帝传敕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其家。家有三子,惟师最小,年始三岁,炳然殊异,性惟恩让,父乃安名怀让。至年十岁,惟乐佛书。时...
· 戚蓼生序本录
戚序本,全名为“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序本或戚本,原由乾隆进士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约在光绪年间桐城张开模得到它的一个过录本,后归俞明震,俞以之赠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故称“戚序本”。简介]编辑红楼梦早期的一个抄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四个本子。一是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的石印“大字本”。二是一九二零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大字本与小字本文字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一般也就不提小字本。三是有正书局据以石印的底本,过去一直说是毁于兵火,但一九七五年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故称“戚沪本”。由于有正书局据此本石印时,个别地方有贴改,而且还用贴条加上眉批,因此,底本与印本之间也有小差异。由于这个本子钤有几方张开模的印章,一度系张氏收藏,故称此本为戚张本或张本。三、南京...
· 汉书史丹传录
汉书《史丹传》发表人:admin审批人:admin发表时间:2009-12-1史君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及皇帝及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宣帝疾笃,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1。帝朋,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高辅政五年,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薨,谥曰安侯。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2,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3,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4。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5,有材艺,子母俱受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6无宠。建昭之间7,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8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聩铜丸以击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