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
狄景辉
2021-07-14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课意义 </B>  1.阐明义教理念     孤独曾问过的两个问题:1在山区教学过程中有孩子问过什么是志愿者没?——如果没有人问,那么,可以说,我们的义教是失败的!2假如孩子们问了,我们义教老师回答上来没?——如果没有答上来,那么,可以说,我们的义教又是失败的!其实这是不能等到孩子问才说的,应该是第一堂课获第一次班会的主题,而这节课的主讲人无疑就是我们的文化课老师了.     中国传统文化,乃儒,佛,道,法的合成,儒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善,道家讲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我不想把他们一个个都套到志愿者理念上去,更不是想说志愿者有多么的伟大,但河洛义教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去"爱众",去"向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传统文化类课程老师,就是义教的"新闻发言人".   2.抢救传统文化!        2005年11月24 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06年,就又有媒体报道,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有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而前一阵子中国人却在网上大肆叫嚣“取消中医”!!  其后,消息不断传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欲将“灯谜”也申报为本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阴阳八卦,辩证统一,阴中有阳,阳中育阴,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韩国人将阴阳八卦图作为国旗,顶礼膜拜,而现代中国人对它了解多少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璀璨的明珠,儒家思想所构建的伦理道德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在韩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与儒学有关的遗迹,如纪念孔子的“大成殿”、专修儒学的“明伦堂”等等。在首尔的成均馆,至今每年春秋都举行隆重的“释奠大祭”,祭奠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韩国的儒学大师。这项祭孔活动被韩国政府注册为韩国国家级的“第85号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成均馆大学教授林鹤璇还花了整整3 年时间,整理出17种古代祭孔舞谱,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祭孔舞蹈——文庙佾舞,使成均馆的祭孔仪式更具有一层尊圣的含义。同韩国人谈人伦,他会用 “孝”来诠释;你同他谈社会,他会以“敬”去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能感受到韩国人对中国儒学的景仰。而中国呢,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孔老二?臭老九??(包括我们)   一时间,老祖宗我们的家产都成了人家的遗产,毋庸讳言,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处在一种极尴尬的境地.我们不禁追问:中国传统文化,路在何方??我们的任务,抢救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     从名称上看,河洛志愿者协会,河洛义教---“河洛” ,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河南洛阳,他指的是河洛文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近年来,汉族南方支系的福佬人、客家人、广府人等都把自身的文化渊源追溯到中原,认为自己根在中原,而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又是中原的核心区域,所以常常提到河洛,明乎此,“河洛文化”的概念也就因之而起。“河洛文化”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代名词,是华夏正统文化的泛指,而并非是指黄河、洛水交汇处的一个小小区域的文化。本身,从我们的名字上来,就含着一种文化,所以,一个重任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义教的肩上----弘扬传统文化 二.怎样讲好传统文化 </B>    曾有无数的朋友对我说,单一看这题目----中华传统文化,就知道它有多么枯燥和乏味,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上来一位古板,教条的老先生,(眼镜耷拉着)摇头晃脑,吟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相对于音乐美术,孩子们一定会很烦,但是,我的感觉不是这样,这应该是最有意思的一门课,因为它有深度,有内涵,五千年的文化,你随便抽出一小点,就够一个人享受半年了.可是,这也是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门课,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   1. 要想让孩子们爱听,首先必须做到你自己觉得有意思,要想让孩子们记住你说的话,首先你自己必须先记住。在选这门课之前,请大家先问下自己,你爱不爱这门课??只有你自己深深爱着这门课才能用满腔的热情把它出来!否则,我建议,你还是退出吧 2. 充分准备   我们讲文化,首先得自己懂文化,我们不是博学鸿儒,但至少对那节课的内容得研究的很透!我们一直主张根据老师来定课,而不是根据课来定老师,要的就是把我们最精华的思考拿出来。我们讲40分钟,但你准备的东西至少得有四个小时!孩子们无论从哪各方面引出问题你都能对答如流!咱虽不是大儒,但至少得给孩子们树一个博学的形象!不过切莫不懂装懂 3.语言的要求 (1).传统文化课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极高,不仅要流利,更要抑扬顿挫,幽默风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对联,而介绍你对某种东西强烈热爱时的搞怪语言“为你苦,为你累,为你哗哗掉眼泪;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也是对联!(就我个人说,还可以再加个横批——六毛爱历史!)  (2).抓住汉语的魅力。比如:讲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时,让孩子来背杜牧的《清明》(找人背,不错,都会背了,表扬下,可是你们都会了,要我干吗?),所以可以再提出清明诗的变异——清明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然,中国的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这么一个记载:一次,乾隆皇帝让纪晓岚给自己的扇面题字。纪晓岚立即写了这首《出塞诗》。可能由于自负,刷刷几笔写完,中间却漏写了个“间”字,结果惹得乾隆皇帝大怒,非要治他罪不可。纪晓岚诡辩说:“启禀陛下,臣题的不是《出塞诗》,而是《出塞词》。”接着便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一听,转怒为喜,大为赞叹。 (3).嗓门得大!有激情!我们的口号是"不能让一个孩子在传统文化的课上睡着"!!!如果有孩子睡了,这不仅是义教老师的失败!更亵渎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不是孩子亵渎,而是我们!因为我们没有把祖宗的留下的遗产讲好! (不让孩子睡觉,不是用吵的,否则那是噪音,对身体不好,咱可不能摧残祖国的花朵啊!)我想再提一个更高的挑战:我们传统文化的老师能不能PK下音乐老师,看孩子们更喜欢哪门课!!(中国不是有句“古语”么——说的比唱的好听!  4. 根据不同的课题把握不同的课堂气氛,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分两类,一是思想类的文化,二是实物型的文化,我的可侧重思想类,所以以此作比:  (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忠和孝贯穿始终的,第一课就必然是国了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华空无人——中国,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们树立一种无可动摇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作为主讲老师就得有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冲天豪气!一气呵成,爽哉,快哉!最好再营造点悲壮的氛围。(余秋雨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精忠报国》,《黄河大合唱》)。   (2).感恩父母——感动  附:《写给俺娘》     儿行 千里,慈母望,夜半思儿,梦惊西窗。雨霏霏,月朗朗,吾儿何日回故乡? 柳絮乱飞,征途累,游子回首,断了寸肠,恋那归港!阿母未得一日福享,羚羊跪乳,又岂报得这血的滋养,爱的流淌!纹痕深深,鬓发苍苍……俯身,叩首,再道一声:“我的亲娘!” …… 千年的农耕,面触黄土背顶天,祖辈们执着的把土地翻了又翻,更用那锃亮的铁锄在子孙的心头刻下一个挥之不去的烙!不觉中,厚土重迁,故乡情结……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然的图标!千年中的某一天,当你的母亲喝着那里的水,依着那里的山,嗅着那故有的泥土气孕育出了你,也便永远的把那个满是风沙、贫瘠、落后的土地锁在了一起,后来,揣着大学的通知书,你走了,远离了风沙,远离了贫瘠,你却发现那里始终是最美……只是因为,那里有间房子,叫家;那里有个人,叫妈!    3).再比如节日,什么节日就要烘托什么氛围,让孩子在你的描述中就能感觉身临其间。   Eg: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举首望孤星, 低头抚古琴, 高山   4. 重视互动,结合各种视听效果,让课堂生动有趣     大家在看电视时,一定会发现,谈话类节目明显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这就是说沟通,互动,很关键的!他对调动现场气氛有很大帮助。  刚才一直在说思想类的文化,那么现在就拿实物型的举例,中国有四大发明,做指南针,小型模拟活字印刷?  讲课过程中随机的加入一些配乐诗文朗诵,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来说出来,孩子们有说的欲望时,一定要让他们释放出来!你得到的将是尊重    音乐(古典民乐,现代励志歌曲),美术(书法,国画,中国结,葫芦,剪纸,草编……),话剧(弟子规),武术,太极,数学……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