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梅茜
2021-07-14
八仙高跷,俗称长跷,属高跷舞蹈之一种,以高跷饰演“八仙”人物而得名。多用于八月十八日的潮神庙会。主要流传于上海县鲁汇一带。
八仙高跷的起源说法各异。据鲁汇朱国宾老人(1922年生)回忆,高跷在鲁汇旧时叫长跷,清代始称高跷,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当时,鲁汇有个医生倪清泉,喜好武术,常踩高跷为乐。二、三米以上的高跷在他脚下,蹬步、跑跳如踏平地。因此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向他学艺,由此形成了一支高跷队,逐步发展成化装表演《孟姜过关》、《水漫金山》、《三戏白牡丹》等,后因《八仙过海》最有特色而被保留了下来。当地有个徐大章,一次去上海城隍庙见一姑娘卖唱,曲调优美,节奏明快,便以一枚银元记下一句乐谱的代价,觅得了《知心客》曲谱,后作为高跷舞的伴奏曲。
八仙高跷表演时,八个踩高跷者穿着八仙服饰,各执仙具,其中张果老鹤发童颜,何仙姑花枝招展,铁拐李朴实灰谐。
高跷道具简单,杂技性强。装有踏脚的木棍一付,三、五尺高,舞时表演者踩着木棍踏脚走路,表演出各种动作,主要有“劈叉”、“跳登”、“探海”、“金鸡独立”、“延令鹤步”等。高跷也可作杂技竞赛,如“转伞”、“舞钢叉”等。可惜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均已失传。
建国后,新民大队农民曾便装表演过此舞,1956年大出灯会后停止。1984年,八仙高跷恢复了活动。鲁汇高跷队首次在县三届农民运动会上作演出,后又在县、市艺术节及民俗文化庙会上表演。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民俗文化庙会上作展览演出参考资料:
0条评论
当前问题最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