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冰浩
2021-07-14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
祠,形声字。字从示,从司,司亦声。“示”指“祖先”。“司”本义为“世代从事某专业”,引申义为“专业执掌”、“专职从事”。“示”与“司”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本义: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引申义:名士伟人纪念堂。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祭 【拼音】 1、jì 2、zhài 【释义】本义:祭祀)祭jì ①供奉神灵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祭奠|公祭死难烈士。<动>(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
其实百科百度里就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如果自己研究,也可以专门从“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相关训诂类书籍中比对揣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