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姓的形成”的回答
关注问题
连承威
2021-07-14
复姓的来源 复姓的来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以地名为姓。例如,楚庄王的小儿子名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子兰的后裔世世代代定居在这里,便以上官作了姓氏。又如 欧阳姓,本禹王之后。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到少康时,封庶子无余于今浙江绍兴 ,建立越国。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亡国之君无疆的儿子名蹄,受封于 乌程(今浙江吴兴)的欧余山之南。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蹄 又被称为欧阳亭侯。其后遂以欧阳为姓氏。属于此类的还有贺兰(山名),羊舌, 百里(邑名)、澹台(湖名)等姓。 二,是以官爵为姓。公元前445前,杞国亡于楚,杞简公之弟佗逃到鲁国。鲁悼公因 其本为夏王族之后,予以优待,封爵为侯,世称夏侯。以后,佗的子孙就用夏侯作 了姓氏。西周开始,朝廷设有司徒、司空、司马的官职。司徒掌管土地和人口,司 空掌管工程建筑,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这些职官权重位尊,显赫一时,他们的族 人引以为荣,便将官职拿来作了姓氏。属于此类的还有太史、司寇、乐正、少正、 宗政等等。 三,是以方位为姓。东方之姓,出自上古伏羲氏。按《周易》八封推算,伏羲氏出 于“震”卦,位主东方,于是伏羲后裔的一支,就以“东方”为姓。与此同类的还 有北宫、东宫、南门、西门等姓。周文王之后姬括,世代袭为卫国上卿,居住在京 都北宫门外,于是以北宫为姓。春秋之时,郑国某大夫居于西门,其后人便姓了“ 西门”。 四,是以血缘关系为姓。夏、裔、周三代,禄爵之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公爵居五等之首,荣耀至极。他们的后人,纷纷自称“公孙”,以显血统高贵。所 以《广韵》记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五,是以次第为姓。西汉建国后,为翦除地方豪强势力,将齐国田氏诸后迁徙到诸 陵,各支依住宅排列次序,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第八作了姓氏。 六,是以社会影响为姓。春秋时代,鲁国的学者少正卯,聚徒授学,使得“孔子之 门三盈三虚”,声誉鹊起,世称闻人,他的后裔便拿“闻人”作了姓氏。 七,是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如赫连、单于、呼延(匈奴族);拓跋、宇文 、慕容、独孤(鲜卑族)等等。 由于复姓毕竟不如单姓简洁明快,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复姓的家族陆续改成 了单姓。例如,欧阳改作欧,司马改作司,澹名改作台,公羊改作公,宗政改作宗 ,慕容改作慕。这样一来,复姓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少,有的复姓甚至因 此而消亡。当年孔子的72位弟子中,复姓者竟然有23人(端木、颛孙、澹台、公冶 、南宫、公皙、漆雕、公伯、司马、公西、巫马、公孙、公祖、公良、公夏、壤驷 、奚容、公肩、句井、罕父、左人、步叔、叔仲),直到东汉时代的《风谷通义。 姓氏》所收500个姓氏中,复姓还占了三分之一。而到了北宋时代的《百家姓》, 所收438年姓氏中,复姓所占比例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只有30个。《续百家姓》所 收596个姓中,复姓有76个,也只占总数的八分之一。有人统计,现今汉民族 广泛使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复姓只有250多个,约占8%。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复姓人数的减少是一种基本趋势。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随着同名同姓现象的日趋严重,人们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时,想到了用复姓取 代单姓,不失为办法之一。当然,这里说的复姓,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司马、诸葛 等复姓有所不同。它没有固定的用字构成,而是由父母双方的姓连缀而成,例如: 张王、李陈、邓郭等等。其实,这种方法古已有之。女子出嫁后,将丈夫的姓加在 自己的姓之前,称为金王氏、林田氏等等,实质上形成了一类特殊的复姓。现在港 、澳地区,有的女性仍然保持了这一命名方式,婚后将夫姓冠于己姓之前,如 1996年底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的杜叶锡恩、范徐丽泰、林贝聿嘉、 周梁淑怡、曹王敏贤、梁刘柔芬。虽然这一方式多少带有历史形成的性别不平等的 痕迹,但它也提供了一条思路,即兼取男女双方(或夫妻、或父母)之姓,可以构 成变化多端、数量极为庞大的复姓种类,从而大大减少姓名相同带来的诸多麻烦。 可以想见,如果这种取姓命名方式能够得到社会的接受并逐渐推广开去,那么复姓 的人数将会出现回升的趋势,这无疑是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 参考资料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当前问题最新回答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