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古时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会通知亲朋好友,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新婚夫妇得到祖先神灵的认可,并承诺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认可;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是否吉利。不过,在不同的朝代,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中国是讲“礼”的国家,在婚姻上也不例外。在古代婚娶中,聘礼,又称聘财、聘金、财礼、彩礼。在传统婚姻中,按六礼规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各个程序中,男方家都要向女方家送礼。在各个程序中,人们最讲究的是纳征,纳征的礼物最为重要,即正式的聘金、聘财,此礼一成,男女双方都不能轻易悔婚,否则不仅舆论不容,而且要受到法律处分。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书是指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为: 聘书: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则为结婚过程中的六个步骤: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并卜吉凶。 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其实,这样的传统在现在社会中已经较难看到了。但在一些乡村地区以及客家村落当中,依然还保持着这种婚姻形式,仍可见到六礼的明显痕迹。不过,现代的婚俗礼仪中,三书六礼的婚俗礼仪已化繁为简,一般来说,仅遵循着提亲、纳征和亲迎内的某些礼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