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中带日字旁的字有:时、明、阳、晋。
1、时姓
作为姓氏读音shi,部分地方读音chi,据先秦典籍《世本》所载,来源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启被封于宋,后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1]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时姓人口约67万,占总人口的0.05%,按姓氏人口数量排行第146位。
2、明姓
明姓的望族居住在吴兴、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姓氏源流 出自谯明氏、姬姓、北魏时的鲜卑族。历史中有明姓名人。明姓是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3、阳姓
以国为姓,出自姬姓,源于东周,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代有附庸方国、阳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南),其地与齐国接壤。东周惠王时,阳国被齐国灭掉,齐人迁入其都,原阳国君主的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阳姓。
阳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67位。
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人口约六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7%左右,望族出沂水郡、陇西郡。
4、晋姓
源出于姬姓,晋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汉族贵族姓氏,是中国大周王朝晋侯的嫡系后裔子孙。
周成王姬诵时期,唐国(今山西省翼城县西)有乱,周公旦平灭之。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弟弟叔虞,人称唐叔虞,太史公在史记中称晋唐叔虞。"桐叶封弟,玉成诸侯。"这个兄弟相睦的著名典故,说的就是成王幼年与诸弟中对叔虞最笃,曾在与叔虞玩耍时以桐珪封地的一段佳话。唐叔虞传长子姬燮,燮未袭爵时人称燮父,所以又有姬燮父之称。因唐人有晋水,改唐为晋,姬燮改称晋侯,姬燮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晋侯,即第一个称晋侯的人是姬燮。
自是晋文公以春秋五霸之功,开晋国二百多年独霸春秋的中原霸主之称,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传奇。后来晋国政权逐渐落入晋之公族、公卿大臣们手中,直到战国时代三家分晋,最后一任晋静公姬俱酒被迁为家人,迁到屯留(今山西省屯留县)居住,在此世代繁衍。静侯姬俱酒的后代怀念晋国昔日霸主中原号令诸侯的时代,遂以国名为姓,就是晋氏。
人口总数在中国未列入前三百位,望族出平阳郡、虢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