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
姜崞挺
2021-07-15
古典文学距离我们 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语言,今天的写作,似乎是个 遥远的梦。实际上,今天正是昨天的继续, 今天与昨天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我们 华夏民族是个重视 文化继承的 国度。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使 华夏文化具有丰厚的 底蕴,从而也使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着的 文字具有这种文化的沉淀。如果作为一个文字 工作者,只了解其表面的 语法意义,而不能感受其 内涵的 感情色彩和 人文 典故,就不能精确、生动地使用它。

今日之种种 文学现象,就其 本质而言,都在古典的 基因之内,是古典某些 文化现象的放大,或者是重新的组合。
譬如 现代诗歌追求难懂、晦涩、朦胧,其实,并不新鲜,晚唐五代和 宋代初期,就是以此为 风尚,大抵 诗史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平易通俗之后,就要走向晦涩,以合 于文学的要求陌生化的要求,但毕竟难懂、晦涩是 文学的变体而不是正路,在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 使命之后,诗史必定要重回平易的正路,只不过不是原始的平易,而是“平淡而山高水深”“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境界。

有人曾描绘过 2050年的 情景, 人类成为了类似机器的动物,一切物质的需要都在一按电钮就可以实现的状态下,没有了 诗人,也没有了 小说,因为大家在忙着赚更多的钱,购买更多的现代化生活,在 精神文化 领域,则是一片荒漠。
这其实只是根据目前的 功利文化的繁盛而作出的演绎,人类不会毁灭在自己创造出的 文明中,因为人的 精神需要, 是人的生命自身的需要。
中国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 华夏的 传统文化和审美的 文化精神,不论怎样的 科技文明,别人都是可以仿效和超越的,因而也就不能说是 中国的世纪,只有理解为,华夏的 传统文化精神,将成为 21世纪人类精神文化的 主流,由此使 21世纪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 世纪,才能圆通。

传统并非仅指 古代,传统是个不断生新变化的范畴,现实和历史是同一个生命,特别是 中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是个源源不断的河流,是个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白 杜甫 曹雪芹是传统, 鲁迅 胡适 沈从文也是传统,虽然他们都是反传统的健将。他们身上涌动着的是华夏民族的血液,拥有着难以消磨的华夏文化基因。他们都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 功底,他们的伤口是以反传统构成传统文化的 新生命,是古典文化的变异。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解构。 魏晋风度对于两汉 儒家正统文化的解构; 柳永 代表的 宋词的性解放; 李贽代表的明末 人文主义 思潮与鲁迅代表的 五四运动是一而贯之的。他们都为传统激活了新的 生命力,他们首先是传统的 集大成者,然后才是解构者。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就不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每次大的解构,都既有外力的刺激,又有内在的运动规律作用,五四运动既是西风东渐现代文明的必然,又是华夏传统文化自然变革的必然。传统文化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极致,就成为了熟透而发霉的果实,就需要着一次解构,让果实落地,再长出新的果木,开始一轮 新的生命。 清末比之明末、宋初、魏晋传统文化都要更为成熟,因此,对之解构的需要就更为迫切,解构的力度就更为强大,因此,五四运动将这个发霉的果子打落,是有功绩的,是传统文化内在运行规律的必然。
但是,在将传统文化的果实打落之后,如果还要将传统文化的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大树连根拔掉,那就是过激了,过激的结果,就是由反对传统文化,到反对这种文化的掌握者―― 知识分子。

社会风尚由原来的读书至上,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士大夫文化,到脑体倒挂的 社会 人伦关系错位,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 地位失衡等等,这些仍然是 当今社会种种弊端的症结。
所以,在 中国文化内部,有着一个重归传统文化的使命。重归的 含义,不是回复科举制,重新以古典诗词为主要的文学 载体等等。而是以传统文化的精神,建构新的华夏文化 体制,这种体制,将是含纳传统文化的 现代文化。

回归并非倒退,譬如 孔子倡导对于 周文化的回归,却成为了封建文化的 奠基人;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却成为了新兴的散行 单句的新兴 文体的 开拓者,人类总是在回眸中前进,在否定当今 潮流和回归传统中进步。

最后我想问一句: 中国传统文化招了谁?复兴 国学现在不做何时做?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真的失去了它,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证明 我们是中国人!!!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