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瑜珊
2021-07-15
  是的.


  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 晓岚。清 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 六月,卒 于嘉庆十年二月,享年82岁.

  纪晓岚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著名的 考据学家,做过 京官,外放姚安 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24岁应 顺天府 乡试,为解元。因服母丧,闭门在家,专攻考据之学,颇有 造诣。31岁中 进士,入 翰林院为 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 皇帝认为纪昀 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因 亲家做官亏空库银,要被抄家,他 秘密通风报信,事发后,被发配到新疆,佐助 军务。 三年后召还,授编修, 侍读学士等职,受命为《 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所编《四库全书》告竣。在此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任 内阁学士,一度授 兵部尚书。《四库全书》告竣 当年,迁 礼部尚书。60岁后,曾五次掌 都察院,三任礼部尚书。 嘉庆八年,纪晓岚80 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给予厚赠。旋拜 协办大学士,加 太子少保衔,兼理 国子监事, 官居一品。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干得最多:一是编书史,二是当 考官。编书史,除总纂《四库全书》外,还先后当过 武英殿和 三通馆的纂修官等,称一时之大手笔;当考官,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为 文武 会试考官,故 门生甚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纪晓岚卒后, 归葬 故里,朝庭派员 临穴致祭, 嘉庆皇帝御赐 碑文,极尽 人臣之 荣哀。

  纪晓岚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并非因为像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铁齿铜牙”,善于斗狠。而是在于他对 中国文化的贡献。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总纂了《四库全书》和 著作了《 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 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我国 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纪晓岚对 经学有精深的造诣,他继承 儒家 学派 衣钵,旁通百家。在编撰经学 书籍中凡是注疏之中莫哀一是, 诸史记载发生歧异时,都由他支分厘定,其中词曲类、医药类、堪舆卜问类等专业,不能得出准确定义时都由他审定。他对收入的每一册书都仔细研读作好提要。在征集大量的书籍中他把许多 海内秘籍、不为人知、散佚民间的万余种书籍进行了分门别类,规定应刊、应抄、应存的目录。

  此外,纪晓岚还一手删定润色而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200卷。并奉命创编了《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成为研究我国 古籍最方便的 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倾注了纪晓岚的毕生精力,无怪乎皇帝称赞说:“美富四库之储,编摩出于一人之手。”对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推崇备至:“随着年代的推移,它的价值将越来越高。 百代以后,它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近四十万字,含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 文学著作,与 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但较之《 聊斋》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 封建礼教的内容,暴露了他的许多真实想法,流传广, 百姓认可。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令人读来饶有兴味,同时可以从中学到天文地理 人伦等无所不包的知识。虽然其中不少篇言涉及鬼怪,但其目的不过是劝人向善。书中对于 当时民间 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此外,该书还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 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 胆识。无怪乎, 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记 史略》中评论此书道:“测鬼神之 情状,发 人间之幽微,托 鬼狐以抒己见。 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纪晓岚无疑是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 文学家和 思想家。但 史书也有对他不利的记载,比如说他是圆滑的 政客,在朝没有主持公正的勇气等等。


  刘墉
  1.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 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 吏部尚书, 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 书法作品以 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 笔势浓肥,线条 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 笔画特征。他的 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 颜真卿、苏轼各家, 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 一年后 散馆,授编修,进入 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 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 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 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 府州 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 生监,兼畏 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 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 阘茸怠玩,讼棍 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 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 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 国库 银两, 坐罪革职,判 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 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 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 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 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 清廷念刘统勋多年 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 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 西域图志》及《 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 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 举人 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 政绩显著,迁 户部 右侍郎,后又调 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 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 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 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 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 御史 钱沣弹劾 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 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 罪行。刘墉如实报奏 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 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 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 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 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 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 通俗小说《 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国泰案结,刘墉 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 工部尚书,仍兼署 吏部,并充任 上书房总 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 直隶总督。 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 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 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 书房 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 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 提督顺天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五月,奉旨偕同 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 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 纳贿一案。刘墉不畏 权势,很快查明 和坤及其 党羽 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 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 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 家产。

  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 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01),刘墉充任 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 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 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 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 黄钟大吕之音, 清庙 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 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 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 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 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 面目。刘墉之书,尤善 小楷。 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 钟繇、 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 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 风致。刘墉兼工 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 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 诗集》刊行于世。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 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 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 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 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 谥号文清,入祀 贤良祠,谕祭葬。


  和珅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纽祜禄氏,字 致斋,原名善保, 满洲正红 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 宠臣,以巨贪而出名。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 副都统。他 祖上 是今辽宁清原县人, 清初随清帝入关,住 在北京西直门内 驴肉 胡同。

   生平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 蒙古、西藏四种 文字。三十七年授三等的 侍卫,四十年升 御前侍卫,并授 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三月入军机。以善伺上意得宠幸,史书:“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 溺器进之。”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 权倾朝野, 百官争相谄附。公然勒索纳贿,又排斥异己,致使 吏治败坏, 官场充斥 小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未几,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贪银8亿两,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岁入。把 钱财塞在他家的 屋梁上。史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廷议凌迟,改赐和珅 狱中自尽。其子 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帝第十女 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