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
鄂畄沅
2021-07-15
请看看有关史实
鲸鱼光顾过 渤海湾?
清康熙二年修十八年续《 永平府志》卷之二十四记载:明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有一条长30米的大鱼,浮于昌黎县南郭海滨(即今黄金海岸一带),“气蒸如雾”,三天后死去。附近居民乘船“桴取其骨肉煮油”,数家分享,各均几百斤,用了十天才煮油结束。后来有一条大鱼又游到 这个地方, 当地居民争相捕取,但这条鱼极力挣扎,几乎把船弄翻,不久就不知道逃到 哪里去了。

具有如此 身长和力气的大鱼,在 昌黎地方史志记载及口碑中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鱼呢?当时“不知其为何鱼也”。据笔者考证,此“鱼”非鱼也,实为鲸。

从记载中的描述看,所谓的“大鱼”,脊骨如楝,肋骨如椽。“扬髻鼓鬣,两目如双日, 喷沫如雨,吐气若云,翻波卷浪”,与鲸形体、 习性无异。鲸是水栖哺乳动物, 体形似鱼,大小因种类而异,最大的可达30米。前肢呈鳍状,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鼻孔开与 头顶,皮肤下有一层脂肪,借以保温及减少身体比重。用肺呼吸(而鱼是用腮呼吸,这是两者的重要区别),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 水中。肉可吃,脂肪可以做油。正因如此,历代乱捕滥杀,再加海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今鲸已成 濒危动物,鲸在昌黎 海域活动的记载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鲸的种类很多,可分须鲸类(如蓝鲸)和齿鲸类(如抹香鲸)两类。须鲸类 无齿,有 鲸须,鼻孔两个。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由于 目击者观察不细,府志中对鲸的描述只字未涉是有齿还是没齿,是一个鼻孔还是两个鼻孔,因而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是哪类鲸。那条因疾而终的鲸若为蓝鲸,可能不超过90岁;若为抹香鲸,寿命可断定小于70岁(据1998年第3期《大自然》中《 动物寿命参考表》推算)。

虽然关于鲸的记载编入“杂志”一节,但并非荒诞不经,因为直至成书时,前一条“鱼”的骨油“至今犹有存者”,后一条“鱼”“今近海之人,犹有亲睹而能详之者”。百余字的记载,为昌黎县古代 海洋生态平衡的变化情况提供了重要记录,因而对当今的环境保护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关确凿的依据。

鲸 在当代光顾过昌黎海域吗?1992年版《昌黎县志》地理编,涉及动物450余种,根本没有提到鲸。然而笔者却从昌黎当地居民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据当地人讲,1967年,赤洋口 二村发现一条抹香鲸,它约5米长,每隔10-15分钟浮上水面呼吸一次。肺里的 气体从鼻孔喷出,高达十 几米,呼出的气体遇到冷空气就凝成 水滴,加上呼气时吹起的 海水,远远望去,好像 喷泉喷出的 水柱一样。 渔民们捕杀了它,由生产队分配 战利品,每家均等分到五六十斤,大家用炼出的油(当时人们称“懒糊”)熬大白菜。现在回味,除去腥味,很难同哪种油的味道类比,只是觉得口感极差。

附记:上述《永平府志》中的记载又见同治五年《昌黎县志》卷之十《志余·轶事》。而光绪四年《 临榆县志》卷二十四《志余》也照录了《永平府志》中的文字,只是将“今近海之人犹有亲睹而能详之者”改成“近海之人多亲睹者”。《永平府志》中的记载明确标明“昌黎张庄临记”,《昌黎县志》中的记载也明确标明“张庄临记”。张庄临何许人也?查《昌黎张氏家谱》,其为昌黎张氏九世孙(始祖张敬,任明代 福建 福宁卫 指挥同知,后裔迁居昌黎),字友松,岁贡生。清 康熙年间任 保定府训导。昌黎知县王曰翼重修《昌黎县志》,张庄临参与修订。由此可见,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卷二十四《志余》照录《永平府志》中的文字明显错了,虽然两县相邻,且 境内都有海。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