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时代特征)

战国时代(前5世纪~前221年),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共有7种说法,一般前476年﹑前453年或前403年这三种说法为较多人接受。这段时期又称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后半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

战国简介资料
商鞅|吴起|西门豹|李悝|范雎|秦昭王|廉颇|白起|墨子|孟子|庄子
秦统一中国
秦|楚|燕|赵|韩|魏|齐
战国相关文献
战国将领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物生平:展露头角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
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历史-战国官制
春秋战国历史-战国官制,一、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  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某些卿大夫逐渐
查看全文
战国带钩
战国带钩,战国带钩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
查看全文
战国
历史历史学家指出,春秋时代诸侯演变为战国七雄,是“都市国家”向“领土国家”的发展。领土国家统一起来,就形成古代帝国秦朝以及后来的汉朝。起始年份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共有7种说法。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吕祖谦《大事记》记载始于周敬王三十九年,接续《春秋》之后。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史记》为周元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为周元王二年)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说。《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明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清人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近人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载始于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接续《左传》之后。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也有学者认...
查看全文
战国时代
词源此辞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这个名称,大概是受了中国“战国”一词的影响。起止时间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起点,但结束时间大致上有以下五种说法,本条目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历史发展应仁之乱,战国登场应仁之乱室町幕府自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在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私战亦破坏了各地的政治平衡;而在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与努力,直到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嘉吉元年(1441年),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
查看全文
战国相关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
战国时代
古政权(中国)
战国导读知识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对于当时战国七雄的战力以及国家的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国四公子的详细介绍:一、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由他汇集手下门客思想言论编纂成《魏公子兵法》。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二、平原君赵胜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秦军进围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三、春申君黄歇春申君,名黄歇,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楚襄王时,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四、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浏览量:1701次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大争之世,人人都有争世之心,人人都难独善其身。在这其中,有四位名士,他们就是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 1、春申君—黄歇 楚国人,曾求学天下,遍访名师,因此学识渊博,又能言善辩,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楚考烈王时期封为春申君,一时权倾朝野。春申君为人极有胆识,居战国四公子首位,然而在为楚考烈王奔丧时,被李园于棘门击杀,结束了他纵横政坛的一生。 2、信陵君—魏无忌 出身王室,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公元前277年,信陵君广招贤士、充斥府邸,也曾两次与秦军交战,拯救了魏国和赵国。又礼贤下士,对年迈的门客以礼相待,深受人们的尊敬,然被安釐王猜忌,罢免兵权,使得信陵君终日饮酒作乐,碌碌无为,了却一生。 3、三平原君—赵胜 出身赵国贵族,为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门下门客数千,对待朋友真诚有礼,忠君爱国,长平之战后,面对秦军的包围,誓死不降,为坚守城池,散尽家财,与敌人斡旋三年之久。他曾营救魏齐,也曾毛遂自荐,善于纳谏,对国家忠心耿耿。 4、孟尝君—田文 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孟尝君家财万贯,善于招揽贤能,门下供养了许多门客。孟尝君雄才大略,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受田甲叛乱牵连,被湣王所疑,只得称病归隐。不久后,又出任魏国相国一职,一时风头无量。
浏览量:1276次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人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人
战国七雄指的并不是人物,而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经历过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当时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造父在平定徐国之乱中军功显赫,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起初秦国非常贫瘠,到了秦穆公时国势稍盛,而后又陷入低迷,秦孝公即位后,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才不断强大。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各诸侯国。楚国先秦芈姓周朝诸侯国,楚国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然而春秋晚期,长期陷入公族内乱,风头渐渐被临近的吴国抢去。战国早期,楚国灭蔡,战国中期,楚国灭越,与齐纵亲,与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后来秦国强盛击败楚国,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楚国渐渐式微,公元前223年,灭于秦。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齐国曾一度盛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国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与秦并称东、西帝。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攻打齐国,齐国灭亡。燕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燕国的都城在“蓟”。燕国在春秋初年险些亡国,后来昭王即位,励精图治,使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后来败于齐国。秦国意图攻打燕国,太子丹指使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国进攻燕国,前222年灭燕。赵国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造父在平定徐国之乱中军功显赫,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三晋分家之初,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后来魏国渐衰,赵国逐渐崛起,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魏国魏国起步较其他诸侯国晚,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魏文侯时期魏国曾独占中原,当时魏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后来魏、赵关系逐步紧张,秦国崛起,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韩国韩国先祖为晋公族。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后来在战国争霸中屡次受挫,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至前230年,秦王政灭韩国。
浏览量:1236次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的内容包括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这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复杂,书中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融合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全书共108回,前83回写春秋五霸,后25回写战国七雄。小说描写周幽王凶残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周平王东迁,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各国征战不断。最终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全书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个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
浏览量:1256次
青铜冰鉴是哪个朝代
青铜冰鉴是哪个朝代
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而这个青铜冰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青铜冰鉴,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这个战国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一个弯钩的活动倒钩自动倒下后,可把方壶固定在方鉴里而不晃动。战国铜冰鉴的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是一件双层方形的青铜盛酒器,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鉴为方体,像一个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四个兽足。战国铜冰鉴的主体部分由器物本身、装饰附件、镂空附饰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各使用了不同的铸造工艺。方尊缶置于方鉴内,鉴作外套,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随着这个冰鉴的出土,还带着一个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的用具。青铜冰鉴的出土可以展现出战国时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战国时期艺术审美,也为后人展示除了中国古代在铸造青铜方面的高超技术和先进的水平,可以说这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证物,更是青铜铸造史上的的典范之作,堪称青铜时代的巅峰作品之一。
浏览量:14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