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四友南官子,属于以
先祖名字为氏。
殷商
末期,周文王姬昌周围有“八士”、“四友”,之一即为
南宫括。所谓“文王四友南官子”,依照史籍《
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南官子指的就是南宫括。
据考证,南宫括是周文王
时期的
贤士,也是辅佐周文王
父子兴周灭纣的一位
重臣,上马能战,坐案
能书,文武全才,绝非《
封神演义》中描述得那样“孔武烈燥,胜少败多”。
南宫括当时被
西伯候姬昌封居于陕南兴安(今陕西安康岚皋),其境内有叠峦之山,
后世因南宫括称之为“南宫山”,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峻秀于一身。
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封南宫括于冀、鲁之间的
平原上,建有南宫城(今河北邢台南宫),后以其子南宫修为首的一支南宫
氏族人则随
箕子迁徙
辽东,成为后世朝鲜、韩国的南宫氏
一族。
在南宫括的
后裔
子孙中,皆以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南宫氏族人大多尊奉南宫括为得姓
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
春秋时期
鲁国
大夫阙的居地,属于以
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阙,因居住在南宫,
故址按史籍《
括地志》的记载,“在雒州
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的
白马寺与首阳山之间,这位阙大夫遂以“南宫”命姓,史称南
宫阙。
在南宫阙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之姓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南宫氏与西周初期的南宫括后裔之南宫氏同源不
同宗,与春秋末期
孔子
弟子南宫适(亦称
仲孙闵、仲孙子容、仲孙敬叔、
南宫敬叔、南宫括、南宫韬)同宗不同源。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
春秋晚期孔子学生仲孙闵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晚期,鲁国有个大夫叫
孟僖子,是
庆父的
后代,为鲁昭公姬稠执政时期(公元前541~前510年在位)的
上大夫,他曾陪同
鲁昭公前往
楚国,因不懂礼节,致使鲁昭公在欢迎仪式上出丑,为此孟僖子十分惭愧自责。
回到鲁国后,孟僖子就“礼”的问题到处向人求教,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还年轻的孔子。孟僖子对孔子的学问及修养十分佩服,在临终前,他向自己的
两个儿子仲孙何忌、仲孙闵(字子容,号敬叔)讲述了自己当年由于不懂“礼”而犯的严重错误,并强调了“礼”的重要性。随后,孟僖子向两个儿子介绍了孔子的情况,要求他们在自己去世后,拜孔子为老师,去学习礼。
便去向孔子学礼,成为孔子的学生。后来,仲孙何忌成为著名的
孟懿子,而仲孙闵由于当年居住在南宫(
王宫南边),因此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称南宫敬叔(在《
论语》中称南宫适,在《史记》中称南宫括,在《孔子家语》中称南宫韬),其后裔子孙中又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古代,“括”、 “适”二字同音,通假。
史书记载,南宫敬叔“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他道:“这人真是君子啊,高尚得很呐!”遂把侄女嫁给了他。
近人经常将西周初期的南宫括与春秋末期的南宫敬叔这两个相距六百余年的人混淆,盖因这
两个人在历史上均称“南宫括”。该支南宫氏与
西周初期的南宫括后裔之南宫氏同源不同宗,与春秋时期南宫阙后裔之南宫氏同宗不同源。
南宫敬叔的
墓地,在近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
前南宫村东南二百米处。
得姓始祖:南宫括、南宫敬叔、南宫阙。
邢递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