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姓氏书辩证》 、《通志·氏族略》 、《古今万姓统谱》都是
古代“姓氏学”相关著名著作作品有哪些?
【古代姓氏文化典籍著作作者及简介】
1、《古今姓氏书辩证》
《古今姓氏书辩证》作者为南宋时期著名学者邓名世以及王力平,在现代出版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附录中还有宋代时期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卷第一、邓名世序论一、邓名世序论二、邓名世序论三
2、《通志·氏族略》
《通志·氏族略》是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的一本和姓氏学相关的古籍,该书参阅《元和姓纂》,《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此外,《通志·氏族略》的作者郑樵还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韵》等相关的姓氏学专著,是我国姓氏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
3、《古今万姓统谱》
《古今万姓统谱》的作者为明代雕版印刷家、文学家凌迪知,是浙江湖州织里镇晟舍人,《古今万姓统谱》也称为《万姓统谱》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先常姓,后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实则合谱牒传记共成一书。因其收罗广博,既可为姓氏学专著,又可作为查阅历史人名的工具书,所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4、《姓氏急就篇》
《姓氏急就篇》作者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他除了著有《姓氏急就篇》外还有著有作品脍炙人口的《三字经》以及《困学纪闻》《玉海》《汉艺文志考证》等古籍,而《姓氏急就篇》是宋代王应麟撰写的蒙学课本,是仿史游《急就》体,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虽以记录姓氏为主,而胪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贯通。每句之下分注姓氏之源,篇末有自跋章。为小学识字之书。《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著录。
5、《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是唐代时期的著名古籍经典,在后世有着很大的姓氏文化参考价值,这也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作者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唐朝姓氏学家林宝修撰,林宝为唐代著名的姓氏学家,是当时的济南人,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在元和七年,也就是公元812年时期《元和姓纂》成书。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
6、《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在北宋初年的汉字姓氏的作品,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至今一直知名度很高,“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 ... ”便是这本原文的开头,是按照当时北宋姓氏来排序,按文献记载,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它的内容虽然没有文理,但是对中国古代姓氏的研究以及姓氏历史文化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作用,这也是这部作品能流传千年的原因所在
7、《千字文》
《千家姓文》也称为《千家姓文》,也是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作者也是世居江南姑孰的南朝大臣,史学家,周兴嗣的作品除了《千字文》还有《休平赋》,而《千字文》是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内容上来看,《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作品原文的开头便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 ”。
8、《史姓韵编》
《史姓韵编》是清代时期的清藏书家、目录学家、刻书家鲍廷博以及清朝道州牧,汪辉祖两人所著,这是一本辅助性工具书。该书共64卷,是把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列传、附传中的人物,标姓汇录,依韵分编,并叙述其生平梗概,以便翻检查阅,因而是阅读二十四史人物传记的辅助性工具书。该书客观上起到了“兼详世系”的作用。其性质与明代凌迪知所编《古今万姓统谱》相似,但搜罗内容不如《万姓统谱》广博。
9、《世本》
《世本》是一本在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图书,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小史,作者不详,是当时先秦时期的史官修撰的,而主要内容是,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全书可分《帝系》《王侯世》《卿大夫世》《氏族》《作篇》和《居篇》及《谥法》等十五篇。从这本古籍来看,历史中南朝时,《世本》已缺《谥法》一篇,到唐朝又有更多篇目散佚,直至南宋末年全部丢失。后世的学者们根据其他书籍所引内容进行辑补,共分为八种不同辑本,商务印书馆曾于1959年将辑本集合而印成《世本八种》。从作者和成书年代上来看,《世本》的作者不见于史,而从成书年代来看,从一些历史文献的文字描述中大致有始于黄帝止于春秋、始于黄帝不知止于何时,以及楚汉之际好事者所作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