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姓七望,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看看你是名门之后吗?
2020-08-11
1
1100
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五姓七望在两晋隋唐时期兴盛,不少朝中重臣宰相多出自五姓家族之中,家族名望之高,势力之大,使得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并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连盛唐宰相薛元超都感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可见其影响之大。
当时唐太宗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后来还是在太宗的干预下,《氏族志》才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
五姓七望如此傲慢,让皇帝都看不过去,为了打压世家大族,唐朝时皇帝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但结果却不如意,不仅没能阻止他们通婚,反倒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家族的资本,他们在后世的族谱中称此为“禁婚家”,来彰显尊贵。
五姓七望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受怀疑,且有胡化之风,不为崔卢所重)。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同时也足以见得五姓七家在当时的显贵。
有人把五姓七家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那么这里面有你的家族吗?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