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暖的手炉来源上据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据说中唐时期,手炉已成为官宦人家的室中用物。及至宋代,城市里设有香药局,售卖专供焚香和手炉使用的炭饼。
古代冬天取暖的手炉是怎么来的?
2021-11-24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629/0aa651f4-6add-4dc5-b977-143518a405c4.png)
1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701/873d1752-7f4e-4f86-937e-706dfb206ec4.png)
1989
手炉在古代是冬天大家用来暖手的工具,我们在目前的一些电视剧中常会有的看见,这也是老底子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用具,相对另外一种古代在冬天取暖的工具——脚炉而言,手炉可以捧在手上,除了电视剧中,在一些古诗词中我们也常会有遇见,例如唐代白居易曾经有作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诗句,手炉作为取暖工具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说法不一。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11/24/f95d73d3-6029-40d1-9862-851e5446f9bd.jpg)
手炉的来源说法不一,据说早在在北宋年间,手炉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百姓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过去的读书人,冬天在私塾或书房里读书,手脚会很冷,以致妨碍书写绘画;官宦贵人,冬天上衙门办公或出门访友,乘车坐轿也不能烤火取暖。于是有人设计了一种专门捧在手上取暖、却不会烧坏周遭物品的手炉,在后来成为文房、民间乃至旧时宫廷广泛使用的取暖用具。炉原先以圆形和椭圆形最常见,后又出现了八角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海棠形、龟背形等形状,更是让盈握感充足。而作为散热区的炉盖,也常常是手艺人穷极工巧的发挥区域,他们将各种精美的几何图形,雕琢得犹如古典园林中的花墙镂窗一般雅致,像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和素材都曾用到,又能与气孔完美结合在一起。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