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来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
姬姓
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
后裔,
韩侯为其得姓
始祖。
西周
初年,
周公
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
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
春秋时期
晋昭侯分封
叔父
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
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
武子,武子的
曾孙韩厥以
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
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
公卿。至
战国初,韩厥的七
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
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
平阳,到
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
诸侯,建都
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
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
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
宗室
子孙以国为氏,称
韩姓,并大多聚居在
古时的
颍川郡。到
西汉
末年,
河南尹韩骞因躲避
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
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二、
少数民族
复姓改为韩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
单音
汉姓。北
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因“汗”与“韩”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为单姓“韩”氏。同时把鲜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韩”也改为单姓“韩”了。
明代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明代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
清朝满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与“韩”之谐音,改为韩姓。
清朝甘肃
循化厅土司,是
撒拉回人,也取韩为其族姓。
锡伯族哈斯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为汉姓的韩氏。
黑龙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
部落也取汉姓的韩
为姓。
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
回族、保安、土家、达斡尔、
苗族、
蒙古、
壮族、
白族、
黎族中也有韩姓。
三、异国韩姓
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
朝鲜人。唐宪宗
飞龙卫士韩志和系
倭国人。
四、源于
韩王信
韩王信,是故韩襄王的
庶孙,
刘邦立为汉王后,立信为
韩王,因破
项羽有功,汉王即王
帝位后,便剖符给他,正式封他为韩王。以
颍川
为王都。后又下诏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御胡人,并以晋阳为王都。信请求
将王都改设在马邑。后叛汉降胡,并出兵攻打太原,兵败。韩王信遂与太子亡走
匈奴。
这是韩姓比较晚起的一个源头。韩王信亡走匈奴,生颓当,以后颓当率众内附,与
韩婴都被
封侯。又因
军功,子孙累登
显仕。后遭王莽之乱,分昌黎、三原(汉池阳县地,在今陕西省中部)、颍川、阳夏(秦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之系,异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后裔。
▲韩姓三祖:
一、远古始祖:韩浞
韩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
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
为帝。因为在
姬周之前,所以是韩姓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
先秦
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
二、血缘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
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省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韩武子万
叔虞的儿子名燮(Xiè
音谢),燮自唐徙居
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
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
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
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韩这个姓氏的起源
2021-07-15
1
1243
韩 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那位能说说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