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从
腊月二十三过到
元宵节
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荆州
民间是最看重过年的,其
习俗也多。民谚云:"过年为大","有三十过年,无三十也过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自除夕到年
初一,各地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参加丰富多彩的
大年拜贺活动,出现了以迎春纳福为
主题的各种
风俗
习尚。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与之全国各地相比,荆州民间过年的习俗,既有"大同",亦有"小异",小异之处则存在不同
形式的
楚文化内涵。如"开门礼俗"的内容就有
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
年画等。如"玩春景"的活动形式就包括
玩龙灯、舞狮子、
采莲船。荆州民间在元宵节张灯
观灯,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
灯事活动,隋、唐、五代到汉代,出现了各种制作精巧、独具匠心的
花灯,其中镂刻金箔的"鱼形灯"最引人注目。
拿
冬至来说,和北方农村不同是,荆楚大地的
人们,往往会在这天开始淘洗糯米,
磨浆沥干,制成"沉(读去声)浆",然后用糖、或肉制成馅,包成团,先是祭祖、祭灶,然后阂家团聚,共同分享,还可馈赠亲朋好友。又如
农历腊月二十四,俗谓"小年",又称为"小过年"、"小除夕",是荆州民间很看重的一个
年节。民谚云:"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是日,"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团圆一席",一家人必须
在一起吃
团圆饭。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
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
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
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
吃灶糖的习俗,有的
地方还要吃火烧、吃
糖糕、
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
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
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
诸神
蒸花馍(19张)一同
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
燃香就算完事了。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祭灶节民间讲究
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
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
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
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荆州春节有哪些民风民俗
2021-07-15
1
1170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