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
族人之公共事、
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
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
大心
食邑,
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
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
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
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
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
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
1480年生人,而
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
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
皇帝
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
名人置于宋后,以至
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
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
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
盛世,
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
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
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
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
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
同氏是也。
追根朔源,求萧氏族谱
2021-07-15
1
410
现居四川资中县,家谱遗失。老人相传是萧何之后,南兰陵萧梁(萧衍)后裔。清初自江西湖北填四川。现在我只知道这一支班辈排序:"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四个了,我是“书”字辈。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