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各民族都有各自民族自己的民风民俗。
汉族: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後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战胜天神,每年到这一天都要举火把欢庆。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满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
壮族: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