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民俗传统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5
1
1823
150字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廉栊镌
2021-07-15
壮族是 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民族,主要聚居在 广西、 云南省 文山, 广东 连山、 贵州从江、 湖南 江华 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548.9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壮语属 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分 南北两大 方言。 南宋时,曾在 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 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 人民没有自己合法 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 文学、音乐、 舞蹈、 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 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 民间 乐器。

壮族在 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 自治区 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 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 农历 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 青年 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 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 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 特产。 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 原始宗教,祭祀 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 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 长者和 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 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解放后,1952年 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 自治州。 1958年 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 4月1日建立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962年 9月26日建立广东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 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 吃干饭, 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 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 糍粑、 粽子、 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 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 有机玉米与 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 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 元宵、 色味俱美。甜食是 壮族食俗中的又一 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 油菜、 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 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 腌菜的习惯,腌成 酸菜、 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 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 米酒、红薯酒和 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节庆、礼仪食俗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 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 鬼节、三月三、 清明上坟、 八月十五 中秋,还有端午、 重阳、尝新、 冬至、牛魂、 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 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 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 大公鸡, 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 初一喝 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 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 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 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 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 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 家史、 族规,共进 野餐。还有的对唱 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 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 赛歌会, 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 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 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 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 风味。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 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 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 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 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 扣肉、米粉肉、清 煮白肉块、猪肝、 白斩鸡、 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 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 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 下筷。壮族 丧葬 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祭祀食俗 壮族过去信仰 多神,崇拜自然,认为 万物有灵,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往往被视为全村的 保护神而加以崇拜,谁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树前烧香焚纸,祈求保佑;村后有个悬崖 龙洞也被认为是显灵 圣地或鬼神栖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 祭鬼消灾。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在 离村不远的 山脚下立一 土地庙,每逢过节或是平时杀猪,都要以整煮 猪头去那里超度一番,若做烤猪则抬着整猪前去敬祭。 家神更是每节必祭,摆上酒、肉、整鸡等 供品,祭罢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农历 七月十五日的 中元节。过中元节时,家家都要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灾祸。牛魂节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于 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天,各家都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给 耕牛吃。过去,桂西南 一带壮族要在 霜降节杀鸡宰鹅,做糍粑,蒸 糯米饭,聚集在玉音 庙宇供祭。相传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节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典型食品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有:①马脚杆, 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 腊肉丝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形壮如马脚得名;②鱼生,过去是壮族节日或待客的上肴;③烤乳猪,壮族 名菜,用小猪烤制而成;④五色糯米饭,也称 花糯米饭、 五彩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 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节日, 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五色糯米饭,以表示 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 成品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⑤宁明壮粽, 壮族春节特制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 粽粑,以广西宁明一带的粽粑最具特色, 故名,居住在广西西 靖西 岳圩、湖润一带的壮族,每逢春节也有吃这种大粽粑之习,当地称“风莫饭”。相传吃风莫饭之习,始于 北宋,常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制作。做好的宁明壮粽年初一时用以祭祀祖先;⑥状元柴把,用卤熟的鸭肉等经韭菜捆扎而成。⑦白切狗肉,广西壮族名菜,用狗肉煮熟拌以 佐料而成,朋友聚会,有时仅凭此一菜猜拳叙饮,故有戏称:“独脚菜”(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⑧壮家酥鸡,广西中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以鸡为主要原料,经炸后再加工而成,是壮家逢年过节常备菜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⑨清炖破脸狗,云南壮族传统名菜,用破脸狗肉放入砂锅内隔水炖熟而成。(破脸狗:又名围子、花白脸,全身毛以黑白两色组成,头部黑白纹路突出,故名破脸狗,属山中小野兽);⑩龙泵三夹,广西西北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壮族有用猪小肠酿进猪血制成的食品称“猪龙泵”;用猪龙泵配上猪肝、猪粉肠制成冷 盆菜,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 在一起吃,因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办喜庆 筵宴的压席菜。此外还有豆腐肴,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流行菜,也是 仫佬族、 毛南族的风味菜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