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的解读《
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令我记忆深刻。
钱文忠
教授讲了人之初性的善恶,他讲了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同样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相距很大,看起来他们根本不像兄弟。还讲了周处,本性不坏,但由于他父母双亡,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成了一大害。但他知道后,诚心改过,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历史上的唐伯虎,从小绘画就很有天赋,他的母亲送她去沈周那儿
学绘画,学了一两年,他想:哎!师傅绘画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我比他还好呢!然后,他向师傅提出结束学业,他的师傅知道后也同意他满师了。唐伯虎
离开之前,师傅做好了酒菜就放在一个唐伯虎没有去过的房子里,唐伯虎走进房子,看见里面居然有四扇门,每一扇
门外都有不一样的景色,他先不吃饭,看看门外的风景。“咚咚咚”他的头上撞了三个包,终于他知道
那些风景是师傅画出来的,他知道了自己太骄傲了,后来他专心致志地学习。这告诉我们: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很善良,并不坏,主要是后天的良好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人才。 :《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
识字课本,是
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
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
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
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
传统文化,以
中国历史为
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
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
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
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
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
栏目。从
纪连海的《
正说和珅》到
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
于丹教授的《
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
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
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
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
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
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
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
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
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百家讲坛观后感
2021-07-15
1
637
咳咳,百家讲坛不是一天一期吗,每期内容不同的,各位随便给我几期的观后感,字数在100字左右,最好多几期啊,谢谢合作!!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