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达到的
最终境界
概要:学习能达到的最基本的效果和学习能达到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们最终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尽量避免人类最大的人性弱点“迁怒于人”和“重复犯错”。有意识的规避
大脑思维中存在的四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学习根据个体的参与性分为两个阶段即被动阶段和主动阶段,不同的阶段也存在不同的时期,主动阶段的不同时期,我们按通过学习能达到的境界来划分:
一、被动阶段,
模仿时期:此时期是从最早的混沌状态开始,这时候我们的学习都是被动的、镜像的模拟过程。也是镜像反应神经最活跃的时期。是积累最原始能力的时期,是培养一生
习惯的时期。也是三岁看小,五岁看老的时期。
启蒙时期:当具备简单的
思维
基础之后,开始
经历启蒙时期。该时期在古代,就是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时期。
在现代,就是
小学时期、
初中时期,是学习最
基础知识的时期。
上述两个时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被
教育过程。此时的我们,甚至还不是我们。是无我无他无心无世界的阶段。
二、主动阶段。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自己一生的学习经历,生动的描写了这个阶段的不同时期,我勉强理解分析了一下,仅供参考:
1、“十五志于学”时期:
通过启蒙阶段而立志于学,并开始进行大量学习,古代主要包括:文、行、忠、信等方面,现代则是语言、
数理化、
哲学、
逻辑、历史等
学科。也是现在的
高中,大学时期。这个时期的任务就是从模仿的学习转向思辨的学习并尝试着实践的学习。此时心中虽然极为烦乱,但应需静
下心来,刻苦学习为要。此时
看世界,还无法看到,也不需要看。
2、“三十而立”时期:
经过上时期和本时期的学习,获得知识,具备了能力而学有所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此时期的人类,已经大部分走向了社会,开始了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立生存实践。此时以及之后时期的学习,也更多的是在
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思辨。已经完全是主动的
学习过程。
对己心: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
事物的
真相。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
心得,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是所谓“知其然”阶段。同时,知书达理懂人事,在社会上具备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能够依礼行事,依理办事。
对人心:此阶段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将心比心”。认为世界就是自己心中的世界,认为人情世故就是自己的人情世故。此时将“感同身受”发挥到了极致,也是镜像神经
反应能力的最高点,也是以为“我心”即“他心”的阶段。此时看到
的世界,就是
那个世界。
3、“四十不惑”时期:
此时期通过有意识、有方向的学习,获得了大量的
专业知识,具备了充分的能力,并经过大量具体的实践,能熟练应用这些能力。最重要的是能熟练的运用辩析判断、
发明创造的能力,即拥有了
智慧。
对己心:真正的“知其所以然”阶段,不但知道了事物的真象,还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还掌握了事物运行的
规律。对一切事物能有所预见。所谓
知者不惑也。
对人心:不再简单的进行将心比心了,知道世界并不是自己心里的世界,知道别人心中所想不一定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想了。知道我心非彼心了。开始尝试着了解别人的心中所想。想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此时看到的世界,已经远远不是自己心中的世界。
4、“五十知天命”时期:
通过不断的学习,人在这个时期才真正的成为了君子。开始
有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所担当。
对己心:不但对事物“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知道了事物的发展和未来,知道将如何,如何来。所谓知天命而无大过也。
对人心:明白了别人怎么想的了。知道了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
区别了,此时的将心比心,已经是开始真正的将心比心了,有能力开始真正的
换位思考了。但还不足以完全理解和掌握。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么想?此时看世界,世界虽然还不是心中的世界,但是已经分外清晰。
5、“六十耳顺”时期:
虽然还需
自我控制,但此时的
心灵已有能力越过任何的世俗框架。
对己心:已然荣辱置之度外;
对人心:已经明白别人的
想法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了将心比心的境界;能真正的将我心放入别人的躯体考虑问题;能真正理解任何
观点和
意见以及它的来源,从而达到了耳顺的境界。此时看世界,世界就是那个世界。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期:
前面时期的所有主动抑制、思维行为此时都已经烟消云散。这时的人已经将上述的所有
判断、思辨、
理念完全忘却。但其精华却深深的融入了
精神、行为之中。不需要用心有意的进行任何控制,也可以在合乎道的框架下游刃有余了。此时也无所谓对人、对己,也无所谓君子、小人,更无所谓天命、自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都是那么从心所欲而又符合
道理。达到了心顺、身顺的
双重境界。
人类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用王国维《
人间词话》所讲的三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境界的进展,并不是随着自然年龄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学习的人,即使活到七老八十,也只能在第一境界徘徊,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才能享受到
最高境界的感受。更有些人,善于学习并刻苦学习,很早就进入了最高境界而潇洒自由。其中的分别,只有学习。
人类活到老学到老,由被动的反应到主动抑制直至达到豁然开朗!并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什么学习需要总结?
2021-07-15

1

222
为什么要总结?怎样才能集中精力?最近学习状态很不好,希望各位大哥大姐能帮我走出困境。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