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城内名楼甚多,有“阆苑十二楼”之称,在繁星般的飞阁危亭的映衬下,“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抱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白塔山,又为之竖起一面面苍翠的屏风,阆中城的确如丹青。陆游观山览水,追思杜甫游历阆中时的那个战乱年代,同当时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很有几分相似之处。杜甫一身穷困不得志,而陆游也是空怀一腔爱国豪情。叹少陵想自己,他在锦屏山游历了一整天,直到天晚下起大雨,才冒雨归去:“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游锦屏山谒杜甫祠堂》)。”
“阆中胜事可
肠断,
阆州
城南天下稀。”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
古城阆中,令多少
文人墨客陶醉其
山水之间,用
诗词寄寓人生
情怀,这其中,就有南宋著名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陆游尚在襁褓中,
金兵南下。他20岁时,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一贯主张坚决
抗金,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孝宗即位,赐他
进士出身。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入蜀,任
夔州
通判。时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力图抗金恢复中原,调陆游任
干办公事兼
检法官。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春初,陆游便由夔州去兴元府(今汉中)就职。途经万州、
梁山、邻山、广安、岳池、
果州,
二月至阆中。同年秋,他又
因事经
利州、益昌、苍溪至阆中。
十月,陆游在返回兴元府的途中,获知
朝廷和议成,撤销了兴元府,于是他转赴
成都府任
安抚使司参议。陆游两次到阆中,都是路过,未能长住,但他仍考察了城南彭道将池(南池),游览了锦屏山等
名胜古迹。秀丽
的阆山阆水,引发陆游的
诗兴,写下10首
诗篇。
唐代“诗圣”杜甫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至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两次来到阆中,留下
诗作60多首,阆中人在与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建杜甫祠堂以示纪念。陆游到阆中首先是到锦屏山拜谒杜甫,陆游在诗中称赞杜甫:“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
他赞赏杜甫的诗篇,更敬佩杜甫的为人:“文章垂世自一事,
忠义凛凛令人思。”站在锦屏山上远眺阆中,陆游惊叹“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
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廊如丹青。 ”
阆中城内名楼甚多,有“阆苑十二楼”之称,在繁星般的飞阁危亭的映衬下,“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抱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白塔山,又为之竖起一面面苍翠的屏风,阆中城的确如丹青。陆游观山览水,追思杜甫游历阆中时的那个战乱年代,同当时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很有几分相似之处。杜甫一身穷困不得志,而陆游也是空怀一腔爱国豪情。叹少陵想自己,他在锦屏山游历了一整天,直到天晚下起大雨,才冒雨归去:“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游锦屏山谒杜甫祠堂》)。”
陆游一生不忘恢复之志。但是,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壮志难酬,在四川的几年里,他饱览
巴蜀山水,处处都有倾心吟唱的佳篇,并将这些作品收编成集,名曰《
剑南诗稿》。阆中的风土人情对他来说是那样的亲切,以致可以慰藉他事业不成的凄凉心情。陆游第二次来阆中,热情的阆中人用地道的本土
美酒款待这位
志士,他赞美道:“挽住征衣为
濯尘,阆中斋酿绝芳醇,莺花
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阆中作二首》)。”这种喜悦的心情,同
王维《滑
城曲》里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陆游一生酷爱
梅花,当时阆中城附近的山岭上有一片
梅林,他邀人专程去赏梅:“平生剩有
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阆中作二首》)。”十月天气,和暖如春,故曰“小春”,这时有岭梅先开。他在《
寄邓公寿》这首诗里也说:“闻道南池梅最早,要君携手试同行。”
当他看到阆中“自汉迄唐,堰大斗小斗之水灌田,里人赖之”的彭池大泽已废毁成平陆时,发出感叹:“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南池》)。”杜甫游历阆中时,曾在《南池》一诗中赞道:“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但在陆游眼前的南池,
哪里还有
当年的景象呢?什么都没有了。他进一步叹息:“陂复岂维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南池》。)”历史上,汉成帝时毁坏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鸿郤陂,百姓遭灾,后汝南
太守修复,百姓又丰衣足食;战国时,
秦修
郑国渠,使关中无凶年,由是得以富强,并
诸侯。可惜眼前这些庸碌的
官吏,只知道跑到庙里去烧香磕头,徒劳地向
鬼神乞求
丰年。
为了纪念陆游,阆中人在锦屏山上
凿壁修建了
陆游祠。现在,锦屏山已经建设成美丽的公园,早已“付与游人自在看(陆游《夺锦亭》)”。
急求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的解析
2021-07-15
1
1029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