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的
由来
清明节祭祀扫墓的
习俗和
丧葬
礼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
关系。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即只打墓坑,不筑
坟丘,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扫墓祭祀,也就没有相关的记载。后来“墓而且坟”,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坟丘,使祭祖扫墓的习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汉时代,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
祖先的
节日。主要的纪念
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
睦族及
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
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
暮春之交,也就是
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
地区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
当天,
子孙们先将
先人的
坟墓及周围的
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
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
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
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不论以何种
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
坟前、骨灰放置处或
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
年轻一代的
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
按照习俗,祭扫的
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
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
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
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
山川的灵气。
扫墓时,
人们携带
酒食果品、
纸钱等物品到
墓地,将食物供祭在
亲人
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
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
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
蒸食
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扫墓的风俗习惯
2021-07-15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629/0aa651f4-6add-4dc5-b977-143518a405c4.png)
1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701/873d1752-7f4e-4f86-937e-706dfb206ec4.png)
407
谢谢
![](https://imgs0.zupu.cn/ask/2021/7/15/66/9d7d533d-7540-4558-aed1-9892164a26cc.jpg)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