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饮食习俗
潮汕
饮食文化是潮汕
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它植根于千家万户,有着根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介绍一些
潮汕地区的
民间饮食习俗,目的是使大家更清楚地看到
潮菜、潮汕饮食文化那深厚的
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以及潮菜、潮汕饮食文化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
民间最为普遍的一种
饮食习俗。所谓四点金,即是把一只
白斩鸡,在
盘中或大海碗中,彻成鸡形,然后在鸡头,两只鸡翅、鸡尾分别用食红点上红色。在潮汕,凡小孩
出花园、婚宴、大
龙船桌等喜庆
筵席,都要上四点金,借以寄托大圆满的
吉祥意义。这是因四点金鸡头、鸡翅、鸡尾都齐全,所以用其表达齐全、圆满之意(在潮汕有的
地方,四点金还要把两只鸡
小腿也摆上,这是潮汕各地习俗有所不同)。
冬节丸:
冬节丸是潮汕地区在
冬至这一传统节日的
祭品、
食品,它采用
糯米粉加水搓成丸,放锅中加
红糖或白糖煮成
甜汤丸吃。
每年
农历十一月中旬,阳历
12月21日或22日冬至这一日,就是我国古老的冬节。冬至是
中国农历每年二十四个
节候之一,
在中国
古代,二十四节候是从冬至算起的,认为冬至前一天为
除夕,冬至有春至的意思,在那时候的人们看来,冬至就是大过年,后来以
农历
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后,
人们才把冬至屈尊为
亚岁,在潮汕地区民间,都说冬至是小过年,也即是亚岁之意。
按照潮汕地区的
民俗,民间都称冬至为冬节,群众极为重视这一小过年。这一天一大清早,各家各户都要搓冬节丸,一家男女老少围着圆桌
搓丸,气氛十分热烈,搓完后便将冬节丸煮甜汤吃,寓有
合家团圆之意。在潮汕地区,有些
农村除人人吃汤丸外,还将汤丸祭拜
祖先,喂
家畜,将冬节丸贴在家畜的头、角、身上,或者贴在门环、家具等上面,以祝祈平安过冬,来年健康兴旺。
和潮汕地区冬至吃冬节丸相比,在北方地区则在这一天吃馄饨(类似潮汕的饺子),这是因为在古代,馄饨是
北方民间祭祖的食物,而那里的人们也认为“冬至大如年”,所以在这一天当然要祭祖,要吃馄饨了。这样看来,
北方人的吃馄饨和
潮汕人的吃冬节丸,都有相同的原由了。
潮汕民间在冬至这一天有说小孩子“食了冬节丸大一岁”的说法,这是由于上面所说的,过去人们将冬至作一年之首,是大过年,所以吃了冬节丸,过了冬至,即意味着又过了一年,当然又是大了一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每年过了冬至这一日,官府就不再对死刑犯人行刑,所以在冬至这一天,死刑犯人的
亲友便以
送冬节丸向犯人祝贺,祝贺他又增添一岁(多活一年)。
十六摆碟:
“十六摆碟”是潮汕地区传统婚宴摆台习俗。16摆碟是四盘鲜花,即以盘中盛刚摘下来的鲜花,如菊花、玫瑰等,每盘约有几朵;四盘蜜饯,如甜
橄榄、糖柑饼之类;四盘生果(水果),如雪梨、苹果、潮州柑等;四冷菜,即盘中整齐地排皮旦、
山枣糕、
熏鸡、酱核桃等食物。这16摆碟,是在
宴席
大菜未上之前,已经整齐地摆在
餐桌四周,上菜之后,这16摆碟也没有撒下来。16摆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婚宴筵席的气氛,不会让人感到一桌筵席,只有
零零丁丁几个菜。
16摆碟这习俗,在潮汕地区一直沿用到文化革命前,文化革命后,大概因为受到破“四旧”的影响,也就很少再见到了。
甜丸卵:
潮汕地区民间饮食习俗。在潮汕地区,凡
新客、
贵客、稀客如新
女婿、新
亲家、归侨、荣归者、官员贵宾来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汤丸
敬客。在潮汕的揭东县、
榕城区一带还要加2个或4个
鸡蛋,称为食甜丸卵。即使已
近午
晚餐时间,也必先吃。作客的估量吃不完,可请主人打少一点或只吃两个鸡蛋,表示礼貌。
头尾甜:
头尾甜是潮菜筵席的一大
特色。即潮菜的喜庆筵席,如婚宴、乔迁新居、开业志庆之类的筵席,一般第一道菜和最后一道菜都要上甜菜,寓有从头甜到尾的吉祥意义。
潮菜筵席的甜菜一般有“糕烧白果”、“金瓜芋泥”、“莲子百合汤”等,有些喜庆筵席,还结合筵席的内容,给
甜品起了吉祥意义的名字,如有些婚宴的头道甜菜是“早生贵子”,其名字是从
原料
红枣、
花生、桂圆,
莲子中各取一字组成。还有如“甜百合汤”称为“百年好合”。
跪求潮汕饮食风俗论文(2000字),不胜感激!
2021-07-15
1
1231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