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字考》载于1983年全国在台涂氏联修谱,文中引经据典,并运用 历代,尤其是 清代各家考据,论证了涂字为古正字,塗字是出于汉末的俗字;涂字名水,嵞字名山。指出塗姓是以俗字作姓,本涂姓;凃是浅人 省笔之作,本涂姓,如洗姓书作冼,本同一字。又指出,一些谱由塗及涂是“抗逆”、“避难”等因去土为涂之说,俨然自造新字,近乎诞妄,是不知涂姓姓用字舍俗返古之故。还指出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涂姓,洪州人,因水为氏”之说,望文生义,实非探源之论。 与此同时,寿眉宗先生还阐述了 古代余、徐、涂、佘、俞字的音义,为进一步研究余、徐、涂、佘、俞同源提供了古文字学的依据。
笔者认为:
一、寿眉宗先生涂为古正字之论证,为甲骨文考古成果所证实(据2001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年会《蚌埠 涂山与华夏文明》论文集中学者介绍,在殷商甲骨文中已发现涂字)。其知识性、学术性、真实性极强,令人折服,足可为我们释疑解惑。
二、祖地南昌诸宗长倡修全国联谱,是件 举族盛事,而取得宗人“涂”字原本就是涂姓姓用字的共识,是修谱的基础之一。为让 后人不再疑惑,有将《涂字考》载入全国联谱之必要。
三、应将“涂”“凃”本是同姓作为重要研究课题,搜寻凃姓族谱(十八年来笔者苦寻未获,甚为遗憾)。若凃姓的上祖与涂姓上祖有所重合(派同一祖),即取得涂凃本一字,涂凃本同宗的“双重证据”,凃姓大可放心以涂作姓用字。
史学家 王献唐先生《 炎黄文化考》曾论证“涂乃徐族”,董其祥先生《涂山新考》有余、涂、徐本源于余字,音义相通之论。 余氏族谱有余、涂、徐、佘四姓同宗之说,涂氏族谱中更有姒、顾、徐、余、俞、夏、侯、涂、佘、禹、鲍、包十二姓同祖之说,且 唐皇有十二姓不得通婚明谕(不能不说这是 唐代十二姓姓源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从古文字学、民族学等各学术层面探索古涂字的来源,涂与余、徐、舒、俞等 古字的关联,揭示 淮河中游涂山氏与淮南“群舒”古族、淮泗徐族和 东瓯俞、顾古族的关系,进而研究涂族族源、姓源和上古大致 聚居地,是现代研究涂氏 历史文化的课题。当然,这需要渊博的学识,有赖历史学、民族学、古文字学、 姓氏学、考古学等专业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研究涂氏历史文化还寄望一批热心宗人,尤其是学者型的宗贤积极热情地投入,博学的寿眉宗先生就是研究涂氏历史文化学者典范,宗人感谢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