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是一门研究
民间
风俗习惯及其它
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1846年英国
学者汤姆斯(W.J.Thoms)首先采用Folklore
一词,把民俗学定义为关于民众知识的
学问。由于民俗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民俗学遂在
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地得到承认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关各类
风俗的资料记录和理性认识,悠久而又深厚,而
现代科学
意义的
中国民俗学,却是在
本世纪初叶受
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它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
现在,民俗学的研究范围,随着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在有的国家已经扩展到民间
社会及文化生活的所有
领域,包括各种民间的生产
惯习、社会组织及制度、行为规范、精神
事象(包括信仰、
伦理
观念、知识、民间文艺创作)等。
在现代社会科学的体系中,民俗学具有不可替代和引人注目的地位、作用。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及
社会生活里的种种
民俗文化现象,大体具有以下特点:它们是社会性和集体性的,一般要经过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才能成为风俗;它们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空间上具有扩展性。上述特点使得民俗现象能够显著地区别于社会生活中那些个人的和暂时性的现象。
民俗文化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
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
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即便一些在以后失去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在
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
社会与文化需求。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
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
文化的繁荣发展。
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注重
实证,要求开展
田野实地调查以获得研究的基本依据,包括搜集在民间保存、
记忆、变通运用的各种民俗资料,观察和体验民众实际生活。同时,至少
在中国还应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民俗学研究强调对
民族或地方的生活文化进行客观描述,也对其形成及演变
规律、内外部关系和性质
特征等作出解释。由于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和需要有多种观察
角度,因此,亦经常借鉴相关
学科的资料、
理论和方法。民俗学尤其和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历史学、
语言学和
文艺学等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民俗学定义
2021-07-15
1
423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