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文化习俗

2021-07-15
1
168
如题...............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酆鹤芝
2021-07-15
新加坡 文化 习俗
多元文化 魅力、适宜的气候、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等,这些都是到新加坡旅游最好的理由,在一个国家中,多种文化共存发展,不同的 艺术、 建筑完美统一,让人惊叹不已。每年都会有大量的 中国游客到新加坡旅游,中国也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而新加坡也成为 中国学生主要留学地之一。
由新加坡岛和63个 岛屿组成的新加坡,地处 马来西亚半岛南端,四面 环海,南眺苏门答腊,北有两座 跨海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境内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公路超过3000公里。这里一年皆夏,空气潮湿,遍植绿色植物,而新加坡的 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二,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了6430个人。
不同时代的新加坡有着不同的名称,公元3世纪叫做蒲罗中,7世纪为海城, 14世纪则被称为 淡马锡,公元 12世纪时,苏门答腊的王子桑尼拉乌它玛在此打猎时,见到一只被他称为“狮子”的野兽而使此地得名“新加坡”(梵语狮子城发音)。近代历史上,因新加坡的重要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南部入口),先后被 日本、 英国占领殖民,直到1965年在 李光耀的领导下,才获得真正的独立。在20世纪80年代时,新加坡成为 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现在的新加坡 工业、 旅游业、 服务业、外贸经济发达,而 农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里所占甚少,但是新加坡却是 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 出口国。新加坡的法律严苛, 全球闻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都是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用于刑事惩罚的 鞭刑是 新加坡刑法中最具 特色的一项,而贩毒在新加坡会被处以死刑。严苛的法律带来的是安全的生活环境,这里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多 民族混居的国家,在 新加坡城里内有很多著名的街道,聚居着不同的民族,如新加坡的 唐人街 牛车水,具有 印度风格的 小印度,内容丰富的 阿拉伯 街区等等,这些 地方同样是购物、 餐饮、旅游的 好地方,品尝着 异域风情的晚餐,漫步街道,在 路边的商店的挑选礼品,惬意无比。此外,意为 和平安宁的 圣淘沙岛、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鸟类王国——裕廊飞禽公园、新加坡的旅游标志——鱼尾狮等这些著名的 景点都是了解新加坡的重要窗口。
新加坡的美,只有几天的掠影是无法深入了解的,除去风景优美、整洁的环境, 本质中那种交汇了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多 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魅力,只能静静地欣赏、慢慢地体会。
新加坡的民族众多,主要有 华人、 马来人、 印度人及其他 少数民族,而且 宗教信仰多元化,主要有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印度教等。民族不同,在婚丧嫁娶、 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总体上,新加坡的华人,依旧沿袭着中国 传统习俗,仍过 中国传统 佳节,其他民族基本也是如此。此外,多年的文化交融,使得 新加坡人有了些共同的习俗 禁忌。新加坡人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 客人,不会当面打开他人赠送的礼物;和渔民、船员等居民吃饭时,不要将吃过一半的鱼翻过来吃;交谈中,新加坡人很少涉及 政治得失、宗教是非等话题,也忌讳说“恭喜发财”;饭桌上,新加坡人主要使用勺子和筷子;言行举止方面,不能用食指指人、或是将以握紧的拳头放在另外 一只手的掌心,这些都是极其不礼貌的;新加坡人最讨厌“7”这个数字,此外,“4”、“6”、“13”、“37”和“69”都是不受欢迎的数字;色彩图案方面,新加坡人最爱红色, 绿色、蓝色也是他们比较喜欢的颜色,而在商品包装上最忌出现如来佛、宗教 用语,此外猪、乌龟等 形象也很忌讳。
新加坡 文化事业发达,主要有8种报纸:英文报有《 海峡时报》、《 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 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发行总量超过100万分。
本地广播电台9家:以马来语、英语、 华语、泰米尔语广播。每周广播1370小时。 新加坡广播机构拥有并经营10个 国内电台和3个 国际电台。
本地电视机构2家: 分别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分别播送华语节目、英语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另12家电视公司经营两个频道,一个主要为 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 体育及 文艺节目。
本地 有线电视1家: 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 的电视节目。
今日新加坡

在短短150年间,新加坡便已成长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工商业 中心。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往中转贸易港的角色渐渐淡去。

新加坡是世界最 繁忙的港口,超过 600 条航线将数不清的巨型油轮、集装箱货轮和旅客 邮轮带到这里,与靠近 海岸的渔船和小木船一同分享这片繁忙的水域。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 石油冶炼及配送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电子元件供应商,以及船舶制造和维修业的佼佼者。她现也成为拥有超过130间银行的 亚洲最重要 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杰出的通讯网络使其通过卫星及 全天候电话电报系统与 全世界相连,大大促进了 商业活动。

新加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设施,引人入胜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大旅游景点,使她成功定位于 商业和休闲的理想之地 民俗禁忌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 种族和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要注意尊重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 风俗习惯。如,参观清真寺必须脱帽脱鞋进入,女士不能穿短裤或暴露的裙子,也不可进入祷告大厅。

天气
新加坡属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气候温暖而潮湿,温差很小。年平均温度24~27摄氏度,日间平均最高温度摄氏32度,夜间平均最高温度24摄氏度。新加坡降雨量充足,整年 雨水不断,尤其在季风季节(11月至次年1月)更是阴雨连绵。和其它 热带雨林 地区一样,新加坡常有突如其来的骤雨,阵雨过后随即艳阳高照。

假期 节日
1月1日 元旦
2月12日 农历新年
2月13日 农历正月初二
2月23日 哈芝节
3月29日 耶稣受难节
5月1日 劳动节
5月26日 卫塞节
8月9日 国庆日
11月4日 屠妖节
12月6日 开斋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