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介绍猎德祠堂作文

2021-07-14
2
1118
介绍猎德祠堂作文


请输入正文
提交答案
2个回答
钦霓鍪
2021-07-14
猎德古村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奇葩曾在这里竞放争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广州市岭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猎德,也到了谢幕的时分。在现代的城市中,完成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的变身。   据一位土生土长的猎德村居民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猎德龙舟。“端午节时赛龙舟,很多亲戚朋友也赶来看龙舟、吃龙船饼,”她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那场面真是壮观,人山人海,锣鼓声、爆竹声震耳欲聋,连河面上龙舟溅起的水花都好看。”   对比起现在的龙舟比赛,她更怀念以前,“现在赛龙舟也很好看,但少了当初的感觉。”除了壮观的场面,汹涌的人群,震天响的呐喊外,她对炮仗和龙船饭有着特殊的情怀。“现在的炮仗都是象征性烧的,不够过瘾。还有以前我们吃龙舟饭时热闹非凡,很多人一起吃,还会专门给小朋友派龙船饭,希望小朋友龙精虎猛。”她现在还会去看龙舟,但昔日的感觉只能定格在回忆里。   猎德的祠堂也历经了时光的洗礼,破旧的墙壁告诉我们这一切。祠堂建筑是猎德村独具特色的文化,但记者发现祠堂里面还别有洞天。一个小天井,几个村民,打着扬琴,拉着高胡,唱着粤曲,这就是曲艺社里常见的场景。   曲艺社里的老人表示,聚集在这祠堂里吹拉弹唱,累时唠下家常,其乐融融。她们觉得自己在继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希望下一代也能受到熏陶,将此继承下去。   猎德村除龙舟独霸江河,久负盛名外,醒狮也是独步狮群,名声在外。一名居民回忆起猎德醒狮队曾在一九九六年摘取“广州市百狮迎新春、贺城庆表演大赛”双狮第一名、单狮第五名。   她对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每一场醒狮表演都有很多观众,敲锣打鼓,气氛很热闹。”她觉得猎德村悠久的醒狮民俗传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还算新鲜,但对于她来说已逐渐成为孩提时的记忆。   猎德村的文化底蕴浓厚,青石板、古庙宇、百年祠堂等都诉说着那逝去的日子。有些居民担心这些古老建筑将在改造中被拆除,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另一些居民则对此表示乐观,觉得古老文化不会因为村子的改变而消失,而会世代相传。对此,猎德村所在的天河区有关部门则表示,猎德村被改造后河涌和端午习俗都会保留
商怡莲
2021-07-14
走进猎德西村李氏宗祠:维系一族的纽带 据资料显示,如今公认的“李”姓得姓始祖,是商朝人“李利贞”。作为古老姓氏之一的“李”姓,已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地当中,繁衍昌盛,更是遍布世界各地。走访中国各地,在不少村落当中,游客还能看见该村李氏族人的宗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猎德村里如今有三座李氏宗祠,分别是:东村李氏大宗祠、宾阳李公祠和西村李氏宗祠。 为何在同一村内,同一姓氏,却分开修建宗祠? 翻阅如今的《猎德村志》,结合与村民的交流,e家君简单了解到,最初选择定居的两位李氏先人,是从不同地方迁来的。他们同姓李,远溯祖上会有某种联系,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 在猎德生活的两支李姓族人不断繁衍,各自的后人为供奉所属的一支(房)的祖宗修建宗祠。因此,属于李氏的宗祠过往在猎德村里有好几座。 这些宗祠里所供奉的李氏祖先,同一支(房)内,有的是父子关系,有的是兄弟关系;不同支(房)的,仅是同姓,在同一地聚居,一般情况下无直接血缘关系。但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两支李氏的后人早已凝聚融成“猎德李氏”。 e家君曾推送过与东村李氏大宗祠有关的文章,今天介绍的是猎德西村李氏宗祠。 在宗祠内,有一《猎德西村李氏宗祠重建碑记》,其上记载:“吾李氏祖裔,自宋朝由南雄入广东,至新会司前石步乡西桥村,开村之祖益彦公,字邦杰,公入省城贸易,再迁居猎德西乡。”由此可知,猎德西村的这一支李氏族人,其祖在宋朝入广东,辗转至新会前石步乡西桥村定居,而后,族人李邦彦迁至猎德定居,成猎德西村李氏之祖。 站在李氏宗祠外,可看到斑驳的砖墙、古旧的木门和颜色深谙的门环,一左一右两尊门神守卫着。 踏入其内,抬头即能看到写着“木本堂”的牌匾。往里走,放置着刻有“李氏宗祠”的香鼎,祠堂的最里面,是供奉着猎德西村李氏祖宗的神龛和桌案。 祠堂内没有过多的装饰,亦无需过多的装饰。每逢重大喜庆日子,族人会在祠堂内外,摆上数席共庆;适逢婚嫁,村内不少年轻男女亦愿意选择在祠堂宴请亲友。 e家君了解到,猎德所有重修的宗祠,尽可能使用旧宗祠的砖瓦重建,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一切:斑驳的砖墙、古旧的木门、颜色深谙的门环…… 尽管经历重建,李氏宗祠依然给来访者带来庄严肃穆、安全安定之感。 今年重阳,猎德西村李氏便集体去到新会西桥村祭祖。西桥村村长告诉e家君,往回追溯,猎德西村李氏是云步恒夫公一脉的后人,他(李恒夫)是我们云步李氏的五世祖,是云步李氏始祖侃翁(李侃,字直卿)的来孙。 不管时代如何变,世事如何迁,亘古不变的是每人身上的血脉因缘。即使分散各地,宗族观念始终是同姓同族之人最为紧密的维系纽带。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