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姓发源地:山东曲阜 河南安阳
迟姓总体概述:
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五。
寻根溯源:
迟姓来源有三:
1、据《姓氏考略》、《姓源》所载,殷贤人迟任之后,以祖父名为氏。
2、出自樊姓。据《姓谱》所载,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故亦作樊迟,其后有迟姓。
3、出自他族或他放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改尉迟氏为迟姓;后魏鲜卑安迟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安与迟;清满洲八旗姓迟佳氏后改为迟姓;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迟任。传说中远古时人,殷之贤者。商代盘庚把都城由奄(今山东济宁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臣民不愿搬迁,多发怨言,盘庚乃作书告谕其子民,并引用迟任之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臣民闻后,皆心悦诚服,迁都之事遂顺利进行。迟任之后以祖父名为氏,称迟姓,并尊迟任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起源于殷商时代的迟姓,其最早的发祥地应在盘庚迁前之旧都——奄(曲阜)、盘庚迁后之新都——殷(安阳)一带。历商周之时光飞逝,政权更迭,迟姓渐离开祖居之地,播迁他乡。《汉书·王莽传》中载有:“平原女子迟昭平,……”,表明在两汉之交已有迟姓落籍平原郡,平原之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说明后世曾长期昌盛于山东的迟姓进入该省甚早。由于迟姓长期以来表现得较为沉寂,故很难让人把握其准确的播迁脉落。北魏时,汉化改革,有尉迟氏更为迟姓,孝文帝迁都洛阳,他们则更多的盘桓于北都太原及其附近,并与原先繁衍于此地之迟姓汉人相融合,经繁衍发展,后来迟姓昌盛为该郡之大族,是故后世迟姓有以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隋唐两代,太原迟姓由于仕宦、谋生、避难、寻求新的生存环境等原因渐扩散至陕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唐末五代十国以后,迟姓渐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诸省。南宋偏安江南以及灭南宋以后,更加剧了迟姓南迁的步伐,迟姓更广泛的播迁于华南、中南之地。元朝末年,国家腐败,导致农民四起,他们为争夺王权而相互攻杀,加之灾疫连绵,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河北、河南“积骨成丘”,山东、皖北“人口鲜少”。大明甫定江山,便制订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而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曾伤筋动骨,是故明初,山西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迟姓入居辽东。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迟姓入填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迟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东三省,其中含有山西洪洞之移民后裔,他们扎根于白山黑水之间,人口得以迅猛增长。历民国至今,迟姓分布区域愈广,并有沿海之迟姓入居台湾等地。如今,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等地多此姓。
郡望堂号:
迟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太原郡——秦朝设置,治所在晋阳(故城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堂号:“太原”、“惟新”等。
宗族特征:
1、迟姓当今乃一典型北方姓氏。
2、迟姓史载名人甚少,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无载,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其唐宋以前之影响力甚微,当今一些迟姓多活动于文体界。
3、迟姓得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迟姓可谓民族大事例的产物,后世迟姓之主体有人认为乃他族之血脉。
迟氏名人:
迟昭平:平原女子,能说经博以八投,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迟大成:号之莱,山东莱阳人,明代官吏。天启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百零九名。授江都知县,迁监察御史,有铁面之称。迟凤翔:字德征:号朐岗,山东临朐人,明代大臣。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中第二甲二十六名。授户部主事,历兵部郎中、侍郎。著有《四书说》、《朐岗集》、《易经说》。迟煌:清满洲正白旗人,顺治九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一位。迟之金:奉天府(今辽宁沈阳)人,清康熙五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五名。迟维坤:清汉军正白旗人,字简堂。康熙间,任山东聊城知县,每月三、八日召诸生课文,问政事得失,又每年三、七月巡视农田。重治盗贼,杜绝胥吏盘剥,颇有善政。迟逢元:山东莱阳人,清乾隆四年进士,中第三甲六十五名。迟重瑞:山东人,当代电影演员。扮相俊美,曾主演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后出家为僧。迟云鹏:民国时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任吴佩孚讨逆军直鲁海疆防御总指挥。迟尚斌:辽宁大连人,当代足球人。八十年代曾长期担任国家足球队队长一职,退役后执教,亦曾赴日执教,回国执教后率大连队取得冠军,后调任国家队助理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