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影响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2021-07-14
4
2255
提交答案
4个回答
羊召泰
2021-07-14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三种传播途径:文学途径传播、 教育途径传播 、活动途径传播。 1、文学途径传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价值。  在西方,文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在文学的载体上承载与创新,才能取得成果。在全球化语境下,所谓的欧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为现实,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教育。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异军突起并迅速进入世界文学主流,大批欧洲理论家和思想家经美国这个世界学术中心的中介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其理论随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学学科接纳,成为各个相关文学研究领域内被频繁引用和讨论的经典,正是其突出体现。 2、教育途径传播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已是大势所趋,推进汉语教育在世界的普及,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的有力保障。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在扩展汉语疆界的同时使其变得日益包容和混杂,从民族/国别语言发展为区域性语言甚至成为世界性语言。 历史上,一批又一批华人大规模移民海外致使汉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疆界既不确定又不断扩大。当前,汉语互联网的建立也起到了大力普及汉语的作用。现阶段国际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虽然仍主要靠英文传播,但随着汉语网站的日益增多和用汉语写作人数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43539增多,汉语传播信息的百分比正在逐步上升。 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国家疆界也拓展了语言疆界,未来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将日渐形成:它不是一种单边英语文化而是多语种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中,汉语文化和汉语写作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3、活动途径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镇,乃至社区、村庄,同样需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树立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 要让国家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在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此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奋起赶超,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把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慕天盈
2021-07-14

中西方文化差异二三事 饮食观念 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的,只有关于第三家却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的,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等国的。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临座的一位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是10道以上。她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而法国入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中国人胖呢? 我一时语塞,但又觉得她问得多少有点道理,因为那天同桌的几个中国人都显得比较瘦弱,而几个法国人个个人高马大。想了想,和她讲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另外中国人有时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国的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讲究的是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这是中、法饮食观念的重要差异,多少也反映出了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对色彩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我反问他们,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西方人认为,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想了想,我又补充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龙在中国是民族的象征,而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则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了,因此特意搞打龙节来庆贺除灾弊感谢米歇尔。教授夫妇也非常认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并认可文化需要交流。 思维方式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语单词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中国文字造词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地注重考虑的是实用价值。像中文里的名片,法文里直译就是访问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舰在法文里叫载飞机的军舰等等,都是从实际用途出发来造词的。而像压照片用的玻璃板,我们也是从其使用价值角度来造的词,但法国人就更加直观了,直译就是“放在照片上面的”。 反映到绘画上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比如赵无极的画作就体现出了文化交融的无尽魅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

边梓痕
2021-07-14
找了点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三种传播途径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实力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因素将在21世纪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传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所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中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与渗透力。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几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途径传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价值。   在西方,文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在文学的载体上承载与创新,才能取得成果。在全球化语境下,所谓的欧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为现实,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教育。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异军突起并迅速进入世界文学主流,大批欧洲理论家和思想家经美国这个世界学术中心的中介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其理论随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学学科接纳,成为各个相关文学研究领域内被频繁引用和讨论的经典,正是其突出体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现在,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外国人也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也读孙子兵法,这些成了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有效渠道。我们要以《论语》等中国文化经典为素材,编写更多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的中国文学经典故事丛书等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   教育途径传播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已是大势所趋,推进汉语教育在世界的普及,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的有力保障。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在扩展汉语疆界的同时使其变得日益包容和混杂,从民族/国别语言发展为区域性语言甚至成为世界性语言。历史上,一批又一批华人大规模移民海外致使汉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疆界既不确定又不断扩大。当前,汉语互联网的建立也起到了大力普及汉语的作用。现阶段国际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虽然仍主要靠英文传播,但随着汉语网站的日益增多和用汉语写作人数增多,汉语传播信息的百分比正在逐步上升。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国家疆界也拓展了语言疆界,未来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将日渐形成:它不是一种单边英语文化而是多语种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中,汉语文化和汉语写作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自2004年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孔子学院的兴起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将中国哲学、教育学、伦理学传输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   活动途径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镇,乃至社区、村庄,同样需要拥有强大的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36561文化软实力,才能树立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要让国家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在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此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奋起赶超,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把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把孔子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文化节、读书日、电影节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当中,不仅有利于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各国孔子学院曾举办了近7000场次的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200多万。国家汉办还专门派出了40多支师生小分队,同270多所孔子学院联合开展中华文化巡讲、巡演和展览活动,集中展示中国书画、太极拳、茶艺等;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组织师生和市民游园、观灯猜谜、吃月饼。由厦门大学负责的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就举办过由特里尔大学师生和市民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之夜”系列观影及讨论会,用文化艺术的感染力拉近了两国民众的距离。   近五六年来,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盛大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各地举办;投资数百万美元、演职人员近千人的“中国文化节”在华盛顿登场,直接享用这场文化盛宴的除了四五万现场观众外,还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的上百万美国人。“中印友好年”、“中国意大利年”、“感知中国?韩国行”文化宣传活动也相继启动,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活动运用创新的商业模式铸造出中华文化品牌,展示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感受并喜爱中国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孝蛮拳
2021-07-14
找了点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三种传播途径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实力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因素将在21世纪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传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所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中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与渗透力。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几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途径传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价值。   在西方,文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在文学的载体上承载与创新,才能取得成果。在全球化语境下,所谓的欧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为现实,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教育。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异军突起并迅速进入世界文学主流,大批欧洲理论家和思想家经美国这个世界学术中心的中介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其理论随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学学科接纳,成为各个相关文学研究领域内被频繁引用和讨论的经典,正是其突出体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现在,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外国人也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也读孙子兵法,这些成了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有效渠道。我们要以《论语》等中国文化经典为素材,编写更多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的中国文学经典故事丛书等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   教育途径传播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已是大势所趋,推进汉语教育在世界的普及,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的有力保障。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在扩展汉语疆界的同时使其变得日益包容和混杂,从民族/国别语言发展为区域性语言甚至成为世界性语言。历史上,一批又一批华人大规模移民海外致使汉语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疆界既不确定又不断扩大。当前,汉语互联网的建立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43537也起到了大力普及汉语的作用。现阶段国际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虽然仍主要靠英文传播,但随着汉语网站的日益增多和用汉语写作人数增多,汉语传播信息的百分比正在逐步上升。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国家疆界也拓展了语言疆界,未来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将日渐形成:它不是一种单边英语文化而是多语种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中,汉语文化和汉语写作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自2004年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孔子学院的兴起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将中国哲学、教育学、伦理学传输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   活动途径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镇,乃至社区、村庄,同样需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树立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要让国家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在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此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奋起赶超,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把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把孔子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文化节、读书日、电影节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当中,不仅有利于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各国孔子学院曾举办了近7000场次的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200多万。国家汉办还专门派出了40多支师生小分队,同270多所孔子学院联合开展中华文化巡讲、巡演和展览活动,集中展示中国书画、太极拳、茶艺等;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组织师生和市民游园、观灯猜谜、吃月饼。由厦门大学负责的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就举办过由特里尔大学师生和市民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之夜”系列观影及讨论会,用文化艺术的感染力拉近了两国民众的距离。   近五六年来,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盛大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各地举办;投资数百万美元、演职人员近千人的“中国文化节”在华盛顿登场,直接享用这场文化盛宴的除了四五万现场观众外,还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的上百万美国人。“中印友好年”、“中国意大利年”、“感知中国?韩国行”文化宣传活动也相继启动,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活动运用创新的商业模式铸造出中华文化品牌,展示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感受并喜爱中国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