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和家风传承有什么关系?

2021-08-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6
转发:0
评论:0
姓氏是一个人的标签,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不可或缺。姓氏文化,渊源流长。据说源于太古,先有姓、后有氏。姓是血缘、氏是支脉。夏、商、周三代以前,女子多称“姓”,男子多称“氏”。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从女、从生,如姜、姬、姚、赢、姒、坛、妫、妊上古八姓。如今大多数的姓氏,皆由其衍生而来,如姚姓衍生出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60多个姓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是部族、宗支的徽号,也是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标志。部落首领加上“氏”以示尊称,如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等。可见当时“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后来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所有也有血缘由父系所确立。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识一姓。秦汉以后,郡县制代替了分本封制,姓氏合一,沿用至今。姓氏,作为血缘符号,一个姓氏理应是一个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但由于改姓、派别不同...

  姓氏是一个人的标签,也是一个家族的符号,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不可或缺。

  姓氏文化,渊源流长。据说源于太古,先有姓、后有氏。姓是血缘、氏是支脉。夏、商、周三代以前,女子多称“姓”,男子多称“氏”。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从女、从生,如姜、姬、姚、赢、姒、坛、妫、妊上古八姓。如今大多数的姓氏,皆由其衍生而来,如姚姓衍生出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60多个姓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盛行于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是部族、宗支的徽号,也是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标志。部落首领加上“氏”以示尊称,如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等。可见当时“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后来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所有也有血缘由父系所确立。久而久之部落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识一姓。秦汉以后,郡县制代替了分本封制,姓氏合一,沿用至今。

姓氏文化和家风传承有什么关系?

  姓氏,作为血缘符号,一个姓氏理应是一个纯正血统的人员组成,但由于改姓、派别不同等原因,如皇帝赐姓、胡姓汉化、回避皇姓、躲避灾难等,产生大量同姓不同源的现象存在。尤其大姓更为明显,如王姓,他的分支不计其数,来源也数不胜数,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等。

  随着人类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聚居在一起,必须规范管理,才能振兴家族。以儒家“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宗旨,宗法、家法随之产生,家训、家规成为重要内容。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一般都会涉及以下这些方面:一、国法家法,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编修家谱的意义,元代大儒柳贯说得最为明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

姓氏文化和家风传承有什么关系?

  古代家训,影响之大,首推《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它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不少领域。三国蜀相诸葛亮的《诫子书》,像司马光的《家范》、李世民的《帝范》、柳批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诚子书》全文86字,文字不长,转录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永的《劝学文》,寥寥数百字,全文摘录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是这个家族经过数十代甚至上百传承发展而形成的。家风的形成,与这个家族的名人、事迹、品行、家训等紧密相连。注重家风不妨从重视家谱、学习家训开始,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姓氏文化和家风传承有什么关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恪守家训,传承家风,从先人身上,汲取营养,学会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不会明星吸毒,屡禁不止;官员失职,腐化堕落;奸商求利,良心泯灭;恶徒施暴,惨无人道....

  现代家风的传承,要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建设新型家风,既要守护传统美德,又要适当吸取现代成分,如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人生价值等。还应该站在现代文明的发展高度,在开放多元、民主法治的层面上谈家风;要融入现代精神,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成分,提倡发展与创新。

  如今,热炒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一些母亲或外祖父母,提出让其中的一个孩子随母姓,“不独”可以延续母姓家族的血脉,更为重要的还是传承母姓的家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承和培育覃氏家风
传承和培育覃氏家风:“忠孝、信义、创新、和谐”覃氏各地各宗(分)支族谱,无不闪烁着各地覃氏个人、家庭、家族行为规范的闪光点,即覃氏优良的家风、族风,她集中体现在“忠孝、信义、创新、和谐”八个字上。忠孝:“忠”,就是要忠于家族、民族和国家,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职业操守。“孝”,就是要敬重、顺从、赡养和陪护父母(老人)。“以育人尽孝”,务必使儿女成为有用人才。“以勤俭尽孝”,遵从祖德,为人勤劳。办事俭约,生活朴素。信义:“信”即诚信,以诚信对待组织和他人,以诚信办事和从业。“义”即正义、义气。坚持正义,抵制。常怀感恩之心,适时奉献爱心,扶危济困。创新:以学识和智慧,自立自强,争先争优,创造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新立世和兴业。和谐:做到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家国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既要有忍让、宽容、平和及与人为善的胸怀,又要坚持原则,不辱使命。时时牢记:严禁一切形式的黄...
· 独特文化传承——郗氏家风
郗氏文化回顾之二独特文化传承——郗氏家风惊闻郗鉴古墓群再次被盗,痛惜之余,不仅想起在嘉祥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在当时威震全国、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延续六百多年世代为官的郗氏士族。嘉祥郗氏作为士家大族,在中国历史上显赫六百余年,与其优良的家风是分不开的。郗氏家风主要体现在忠君爱国、崇文尚武、崇义尚贤几个方面。忠君爱国。郗鉴一心为国,是东晋的“定海神针”,平定了三次国难:一是评定王敦之乱。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掌管东晋政权的实际权力,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后王敦发动叛乱,意图夺位。郗鉴毫不犹豫地站在朝廷一边,与明帝共谋讨伐王敦之策。二是平定苏峻之乱。王敦之后,苏峻、祖约又发起叛乱,郗鉴登坛流涕,誓师勤王,同陶侃、温峤一起平定叛乱。三是平衡士族势力。东晋是士族门阀势力超过皇族势力的朝代,宫廷矛盾错综复杂。维护好王朝的存在,就要处理好这...
· 传承家谱文化精华筑家风
政协湖北省十一届四次会议上,陈新呼吁要重视传承家谱文化精华,以弘扬家教优良传统,助推和谐家庭家风建设。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陈新认为,家谱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规矩意识、励志精神、家风建设等精华,是传好家教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在现今仍有现实意义。湖北经历过“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大规模移民,深挖和利用家谱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但在陈新看来,湖北家谱收藏和文化研究主要以民间为主,在人、财、物力上均存在瓶颈,而政府在此方面收集、利用不多,挖掘不深。湖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昌庆旭表示,家谱文化里的族规、家法本身有教化功能,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这种教化功能越来越弱,特别是现在的80、90后,对家谱文化认知甚少。陈新建议,政府应出面组织家谱的收集、编纂工作。湖北省图书馆可设立家谱文化研...
· 中华姓氏不分家,共同传承中华优亮家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人,连自己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称得上孝呢?”说此语时,世界许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许焕常眼含热泪。2010年,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刘光启回到老家—井陉县武家庄修了自己的家谱。在他的家乡一带,家谱和祠堂合二为一,列祖列宗的名讳就刻在祠堂里。今年52岁的刘光启说,他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还要到祠堂里磕头,过年那几天族人还要轮流值班,后来就破落了。修家谱的经历让刘光启很温暖,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族人都回来了,有的在外省、有的甚至在国外,平常族人都觉得这几个人是难以联系的,但现在他们得了消息就赶回来,与族人一起谋划、设计。“修家谱,大家都感觉关系近了,原来只是一个村的,现在感觉是一家人,有过节儿的也和好了,一些矛盾自动化解。村里有刘家和武家两大姓,过去两姓因为村里的利益互相敌视,修谱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历史,原来武家的先人是我们刘家人,武家的先祖没有儿子,后人是我们刘...
· 申包胥和包拯传承孝肃家风
包姓在百家姓排名第185姓,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目前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浙江多此姓氏。相传包氏出自风姓的一支,为伏羲氏后裔,伏羲创制八卦的同时也教导他的子民捕鱼、畜牧,以此丰富庖厨,于是人们也称伏羲为疱牺氏,后来“包”就成了“庖”的谐音。而据宋人《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楚国大夫申包胥是包氏的得姓始祖。申包胥是楚王`冒的后裔,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阳一带。申包胥原本与伍子胥同在楚国为官,楚平王时,伍子胥因父亲冤案牵连而逃离楚国,半途遇到申包胥,伍子胥愤愤地说:“今后我势必要覆灭楚国。”申包胥听后一怔:“既然你要颠覆楚国,那么我就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子胥后来成了吴国的座上宾,从此申、伍二人各为其主。很快,二人之间的对话得到了应证。吴国采纳伍子胥的计策攻破楚国,俘虏了楚国国君昭王。申包胥只身前往秦国请兵援助,但是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秦国如何能轻易答应为他国大动干戈。申包胥急中生智,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