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般在什么时候饮酒,有没有特定的饮酒习俗?
中国是酒文化王国。自古以来,举凡年节吉日、婚丧嫁娶、庆生奠死、宴亲飨客、洗尘饯行等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几乎都离不开酒。饮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1.祭祀日饮酒
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古人学会酿酒后,才用酒来祭祀。古人最初是用醇香的柜鬯酒来祭祀,后来又发展到五齐三酒等等。开始的时候,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礼记·表记》云:“粢盛柜鬯,以事上帝。”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或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以后必须以酒酹(lei泪)地(手持杯盏,默念祷词,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撒于地上。古人认为用酒在地上酹三点- -长钩的“心”字形,表示心献之礼。这一祭祀礼仪,后来逐渐扩大,形成了饮前必先酹酒的习惯。这一习俗至今在蒙古、苗等民族中还极为盛行),经过这番仪式后,才能由与祭的人宴飨。中国古代多有酒禁,而且礼法颇严。特别是周代,饮酒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酒诰》云:“祀兹酒” 、“惟元酒”,意思是说惟祭祀时可以饮酒。所以古代较为盛大的宴饮场面多是在祭仪之后。
2.大脯日饮酒
大鋪,也称赐鋪,是古代皇帝在有酒禁的情况下,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改元、册立皇太子等喜庆大事而下诏特许全国或局部地区的人们饮酒的日子。《说文》云:“酶,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酬。”“ 赵武灵王灭中山,酶五日,是其所起远也。”按此说,大鋪之攀源于战国肘期。《史记 ·秦始皇本纪》也载:“二十五年五月, 天下大黼。”张守节《正义》释日:“天下欢乐大饮酒也。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脯也。”
3.节日饮酒
众所周知,中国的节日繁多。除了夏历中依地球绕日运行方位而划分的24个自然节气外,还有大量的民族性、地方性、行业性、宗教性的节令。这些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节令,大都与用以“成礼”、“合欢”的酒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按照古人饮食与节令相合的养生原则,不同的节日往往还要饮用不同的酒。
(1)岁首元旦吉祥酒
阴历的元旦,即我们现在通称的“春节”,古代又称“元日”、“端日”等等,它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之日。因此,自古以来一直极受 人们的重视,是所有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热闹的。这一天,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只要有可能,几乎无不把酒欢度、开怀畅饮。
(2)寒食、清明悼念酒
寒食节、清明节是古人悼念忠君辞禄的介子推和自己亲人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两个紧密相连的节日,人们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悼念活动:吃凉饭、凉粥、踏青、扫墓、淘井,拔河、荡秋千等。而祭祖、寒食和扫墓是节日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了。节日之时,人们纷纷带上酒食祭品去.上坟扫墓。
(3)五月端午辟邪酒
端午节,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节日之一。因为夏历五月大致是-一年的中间,它又在五月初五,所以古人又称之为“端五”、“端阳”、“重午”、‘“重五”“天中节。’’等。古人认为,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之时,同时又是夏至(阴生之时)来临之际,正是阴阳消长转换的时期,决定着人们的“血肉盛衰”,因此也是调理身体的重要时刻。于是,每逢此日,人们便用兰汤沐浴,采艾蒿辟邪,饮菖蒲酒、雄黄酒、蟾蜍酒祛瘟除恶、强身健体。当然,人们这一天包粽子、划龙船还有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思。
(4)八月中秋团圆酒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人阖家团聚、友人相会的日子。此时适逢“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说文》)的五谷丰登、美酒飘香的时节,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无论安居深宫,还是羁旅登峰,大都离不开赏月饮酒。
(5)九九重阳长寿酒
夏历九月九日,俗称重阳节。《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日、月都逢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早期的重阳节与迷信和禁忌有关,登高远游是为了躲灾避疠;佩茱萸是为了避邪逐风寒;饮菊花酒是为了驱疫延年。后来,随着岁月的流失,迷信色彩在人们的观念中日益淡漠,代之而起的是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生活气息的重阳节:人们在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仲秋之时,纷纷携佳酿、佩茱萸、登高远眺,饱览绮丽的自然风光。
(6)腊月除夕聚欢酒
与元旦紧密相连的阴历年,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最大节日。一进腊月,人们便开始为此而忙碌:制腊肉、蒸年糕、做豆腐、备办年货、清扫房屋。直到除夕之夜,人们才全家欢聚一-堂,祭神灵、奠祖先,饮酒“别岁”、“守岁”、迎“元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