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鲍氏网新闻】鲍照美文 殊以动俗

2017-12-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0
转发:0
评论:0
【鲍氏网新闻】鲍照美文殊以动俗,鲍照美文殊以动俗――纪念中古大诗人鲍照逝世1550周年顾农《中华读书报》(20

鲍照美文 殊以动俗

――纪念中古大诗人鲍照逝世1550周年

顾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1月04日 15 版)

  鲍照这种眼光向下、虚心学习的态度教育了一批又一批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当时就有一位曾经当过一阵子和尚的诗人汤惠休(休上人)同鲍照一起努力学习民歌,大写通俗的抒情诗,产生过很大影响,这就是《诗品・下》里说的“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以动俗。”这样的“美文”在齐梁时代大行其道,终于发展为风靡全国的宫体诗运动。

怀才不遇 发唱惊挺

  活跃于一千五百五十年前的鲍照(字明远,414?~466)是中古诗坛上的大人物,他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后迁东海(今山东郯城),东海后来有侨郡,在今江苏镇江附近。鲍照同他的祖籍、原籍都无甚相干,可以说他是镇江人。

  这一支东海鲍氏门第不高,他本人的仕途不算很顺利,于是一向满腹牢骚,感叹怀才不遇,后人大抵也很同情他的“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卷上)――他的才气太大,本可以指望有更好的际遇。

  鲍照主要的文学成就在诗歌,前人评为“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陆时雍《诗镜总论》)。其诗今存约二百首,乐府(有八十多首)、五言、七言三项全能,数量多,质量高,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鲍照自视甚高,而仕途远不能副其所望,且曾经受到意外的打击,所以他牢骚很多,集中地表现在《拟行路难》十八首中――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U躅不敢言。(其四)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往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其六)

  中国古代感士不遇的知识分子甚多,读了这样抒情力度很强的诗很容易产生共鸣。把一切都归之于命运,此种设想古已有之,而到晋代《列子》一书面世以后更大为流行,颇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但仍然是有限的。尽管承认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失意者往往仍然牢骚满腹,或仍然努力寻找命运以外的原因,一般都确认自己的正直和崇高恰恰是引出倒霉运的根子。陶渊明诗文中已多有此意,但他从来没有像鲍照说得这样洋溢着愤激之情。

  《拟行路难》最后二首写道: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其十七)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其十八)

  归结为及时行乐,这也是《列子》中大力宣传的思想,东晋以来颇为流行,陶渊明的诗中也常常提到,但他说得总是很平淡很家常,鲍照则用通俗而无所顾忌的诗句予以强烈的表达。鲍照一向非常情绪化,“《拟行路难》十八首,淋漓豪迈,不可多得,但议论太快,遂为后世粗豪人藉口矣。”(成书倬《多岁堂古诗存・例言》)

  高级的人才不能为上层所认识、社会所接受,是怀才不遇的高人痛心疾首的事情,鲍照有一首《见卖玉器者》即专咏此事。诗前有小序云“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以戏买者”。诗云:

  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

  安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

  扬光十贵室,驰誉四豪门。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

  宁能与尔曹,瑕瑜稍辨论!

  诗的前六句径写本题,批评那个想买玉器而又充满怀疑终于未能成交的顾客,指出他是继承了楚国人不识宝玉的病――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本由卞和发现,两次上献于楚王,竟然都被认为是欺骗而遭到沉重的打击――诗人指出,这块玉的文理质地都非常之好,而你竟然看不出来!

  这首诗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以下的八句,这里忽然甩开那笔玉器买卖而大谈自己的宏伟计划,把自己形容得很阔气,结尾更流露出不屑与俗人交往的高傲神情。“宁能与尔曹,瑕瑜稍辨论!”这话有点幽默――他既然已经写了这首诗,就是在辩瑕瑜,说是非。从这里我们很容易作出这样的推测:全诗都是戏说,而不是什么写实之作。

  鲍照是一心出人头地的,愈快愈佳,所谓“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代放歌行》),正是他自己的白日梦。他有一句名言:“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可惜当时门阀政治的局面虽然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但历史的惯性仍然很强,像鲍照这样出身的人要想飞黄腾达,还是艰难得很。不得志的鲍照除了用大谈归隐、求仙一类话头来消解心中的郁闷之外,还有一条别人较少使用的路径,那就是想象自己已经大有作为,很有地位,从而快意于一时。他有一首《代堂上歌行》道:“四座且莫喧,听我堂上歌。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诸如此类的白日美梦鲍照没有少做,尽管他分明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见卖玉器者》的后半一方面想象自己走马上任,春风得意,一方面又难忘世俗的瑕瑜不分,言外隐含着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在这样相反相成的复调之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不能凭这首诗来考证作者的生平,只宜据以了解作者的心态。

  比较起来,还是像《拟行路难》这样的乐府歌行直截了当、大声疾呼更能代表鲍照的风格,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此即稍后的文学评论家总结的“发唱惊挺”(《南齐书・文学传论》),隋唐之际王通说鲍照的特色是“其文急以怨”(《中说・事君篇》),也是这个意思。鲍照并非不能写婉转含蓄、清淡有味的作品,但到底是直率、浓烈的抒情更为引人注目。鲍照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敢于大胆地抒发真情,又喜欢采用以七言为主的歌行形式,他因此而得到很高的评价,后来具有重大的影响,开出唐人一路。

题材广泛 脍炙人口

  退出官场,回老家去,守着老婆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鲍照也许真的这样考虑过,所以他对前代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很有兴趣,曾着意模仿,有《学陶彭泽体》一诗: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酒满,朋旧数相过。

  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琴当户坐,叹息望天河。

  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确有些陶渊明的意思。据现有的材料看去,这是最早一首模仿陶渊明的诗,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鲍照的诗题材广泛,其中有描写边塞和战争的,典型之作如《代出自蓟北门行》,其他如《代苦热行》《代东武吟》也都写到普通士兵的感情,又如《代陈思王白马篇》;

  白马�U角弓,鸣鞭乘北风。要途问边急,杂虏入云中。

  闭壁自往夏,清野径还冬。侨装多阙绝,旅服少裁缝。

  埋身守汉节,沉命对胡封。薄暮塞云起,飞沙披远松。

  含悲望两都,楚歌登四墉。丈夫设计误,怀恨逐边戎。

  罢别中国爱,邀冀胡马功。去来今何道?单贱生所锺,

  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先前曾经成功地北伐,一直打到长安,给予人心重大的鼓舞,但他的对外军事行动主要服务于内部的代晋自立,而且此时统一中国的条件也远不成熟,所以没有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当年的北伐促使尚武精神一度雄起,高亢的英雄主义调子在诗歌中有所表现,是有积极意义的。

  鲍照很希望成为英雄,但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鲍照又大写爱情诗,颇多优美之作,在这一方面他向民歌学到许多东西。例如他的《采菱歌七首》是一组情歌:其一写出发;其二写采菱;其三写春思之起,采菱歌总是要写到这一层意思上来的;其四写曾经约情人来会面,遗憾的是那人没有来:

  要艳双屿里,望美两洲间。袅袅风出浦,沉沉日向山。

  于是接下来的其五便写抱琴而泣:

  烟�嗽结稚睿�箭迅楚江急。空抱琴中悲,徒望近关泣。

  这些都是少男少女爱情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情节。其六全是负气的话,说是从此拉倒,再也不想提这件事了。其七用无可奈何而又旧情难忘的意思作结。七首连绵而下,不可或断;后来词曲的联章体也无非是用这种办法。

  鲍照诗歌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很不少,除了这一组《采菱歌》之外,还有《采桑诗》《吴歌三首》《幽兰五首》《绍古辞七首》《学古》《古辞》《梦还乡》《秋夜二首》其一、《代陈思王京洛篇》《拟古八首》其七、《代北风凉行》《拟行路难》其三、八、九、十三等等。“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拟行路难》其三)“发唱惊挺”,在爱情诗中再次表现出来。

  鲍照又多写思妇和弃妇。例如《秋夜二首》其一就是代所谓“思妇”立言的:

  夜久膏既竭,启明旦未央。环情倦始复,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徘徊集通隙,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帘露视成行。岁役急穷晏,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绵绵夜裁张。冬雪旦夕至,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愿君剪众念,且共覆前觞。

  民间诗歌喜欢用谐音来达意,鲍照学得不少,有人以为他俗气,殊不知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最后四句是主人公的希望,希望在外面的男人不要有什么外心,一定要“剪众念”,也就是排除杂念,不忘自己――尽管自己正在衰老下去。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徐干的《室思》中的“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诸句;鲍照的诗更讲究措辞,“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二句是说,很担心美好的感情发生衰变,自己外貌的衰老倒还尚在其次。这一层意思点到即止,很快就用“且共覆前觞”的美好祝愿结束了全篇。主人公自有她的隐忧,但又并不想过分强调它。

  全诗章法谨严,文辞婉转,代表了鲍照诗风中一个非主流的侧面。前人评鲍,往往只谈他的作品“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或曰“急以怨”的一面;其实他也还有婉转含蓄、清淡有味的一面。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对于一位作家主流风格以外的侧面,我们应当给予适度的关注,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体认和理解。后来的文坛领袖沈约十分注意学习鲍照,重点发挥其婉转雅致的一面。险急淫艳不容易为上流社会所接受。

眼光向下 名垂千古

  鲍照写诗注意转益多师,他学古诗,学曹植,学刘桢,学阮籍,学陆机,而更多的则是学过去和当代的民歌,这从《拟行路难》《采菱歌》《采桑诗》《吴歌》这些题目上就能看出,而诸诗的情调也确有近于民歌的地方;惟其如此,有贵族气的作家和评论家是不大以他为然的,斥为“委巷中歌谣”(《南史・颜延之传》),说是只能打动流俗之辈,而其实这正是鲍照成功的地方。事实上,中国原始儒家本有眼光向下的传统,强调“民为邦本”,“礼失而求诸野”,对民间歌谣也一直高度重视。只有到后来的官僚派儒家,才一味眼光向上,唯皇帝的马首是瞻。

  鲍照注意学习当时城市里非常流行的舞曲歌词《白纟宁歌》,用它的形式写过六首,其《代白纟宁曲二首》云:

  朱唇动,素袖举,洛阳少童邯郸女。

  古称《绿水》今《白�》,催弦急管为君舞。

  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夜长酒多乐未央。

  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绿气妍和。

  含桃红萼兰紫牙,朝日灼烁发园华。

  卷幌结帷罗玉筵,齐讴秦吹卢女弦,千金顾笑买芳年。

  最早的七言诗是逐句押韵的,因为这里的一句就相当于五言诗的两句。而到鲍照这里已经渐渐向两句一押韵转化,为此后七言诗的正式形成准备了重要的元素。王夫之指出:“七言之制,断以明远为祖。”(《古诗评选》卷一)

  鲍照一向致力于学习民歌,走雅俗共赏的路子。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有一个传统的认识:凡起源早、资格老的诗体是雅的,起源晚、资格浅的则是俗的,是以相对于四言诗来说,五言诗是俗的;而相对于五言诗来说,七言诗就更是俗的。鲍照本事比较大,雅的也来得,俗的也来得,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事于雅文学的人多了去了,入俗而能非常高明的作家则少得多,所以稍后鲍照成了通俗化的一面旗帜,向他学习的人很多。据钟嵘说,刘宋后期及齐梁的诗人“言险俗者,多以附照”(《诗品・序》)。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指出当时流行的诗体就是以鲍照为代表的一派:“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新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被认为是俗的鲍照也渐渐升格为雅,唐代诗人向他学习的甚多。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诗中以“俊逸鲍参军”来称颂李白,这其实也正是对鲍照极妙的品题,表明他的特色在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兴会淋漓,时出奇警,而又能飘逸有致。到再往后的诗评家那里,鲍照得到的赞美越来越多,几乎不大有人批评他“俗”了。

  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应当说鲍照确有他俗的一面,这并不是什么不高明的事情。他通俗而不低俗,他能够放低身段向民间文学学习是优点而非缺点。即使是民间那些意思不很大的文字游戏,作为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也注意学习,进行试验。例如他写过《数诗》: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辉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祖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这些诗俗到家了,但也很有意思,其中包含着对官场的讽刺,“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只要当了官,自然就有权有势,而且显得很有文化、值得尊敬了。这两句诗很容易令人想起时行的一句讽刺官僚的话:“什么都不会做的人适宜当官。”

  鲍照又有《字谜三首》: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非泉仰流。(打一“井”字)

  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打一“��”字)

  乾之一九,双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打一“土”字)

  这种诗歌形式的谜语至今也还方兴未艾。凡是在民间流行的东西,鲍照都注意学习。

  鲍照这种眼光向下、虚心学习的态度教育了一批又一批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当时就有一位曾经当过一阵子和尚的诗人汤惠休(休上人)同鲍照一起努力学习民歌,大写通俗的抒情诗,产生过很大影响,这就是《诗品・下》里说的“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以动俗”。这样的“美文”在齐梁时代大行其道,终于发展为风靡全国的宫体诗运动。

                                                                  (鲍成达荐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拜谒鲍照墓
2011年11月21日早,鲍氏族史研究会的副会长鲍中行、副秘书长鲍俊盛、教授鲍家安、新和诗体创始人鲍世银一行四人,自安徽歙县乘车经江西省的九江市至湖北省黄梅县。此行一是代表鲍氏族史研究会察看历史文物鲍照墓的保护现状以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的问题向当地政府建言;二是代表鲍氏族史研究会、全国百万鲍氏后裔拜谒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也是我们鲍氏的一位先祖。当天下午约三时许,车至黄梅,我们首先寻访八角亭诗社的杨天元社长和齐愿朴先生。我们在编辑出版《鲍氏文苑》第八期时,曾通过网络联系他们,请他们帮助我们拍鲍照墓碑的照片。他们不仅帮助拍了照片,并给《鲍氏文苑》惠赐了多篇稿件。当我们向当地人打问八角亭诗社具体地点时,可巧就有一位诗社的同志在旁边,他热情地打电话帮我们联系杨社长,又带路把我们送到杨社长家。相互介绍后,经过简单叙谈,说明来意,我们对他们给予《鲍氏文苑》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赠给他今年新出版...
· 鲍照的代表作有哪些?鲍照为何被称为“鲍参军”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校注》。鲍照...
· 【鲍氏网新闻】鲍氏家规家训
鲍氏家规家训(动画附文字)2016-12-01中华鲍氏总会鲍氏族史研究会鲍氏家规家训家规家训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自古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必有严格的家规家训。《鲍氏家规家训》之“德”,为我族世代传承、历史悠久的家训,显我鲍氏宽厚谦让、和家睦族、互助友善之美德;“家规”,从心出发,倡导常怀感恩、善良正直、诚实守信,提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德政仁爱。望我鲍氏家人认真学习,以德修身,以规修行,以规立本,旺我家族。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2015/10/3德(家训)明德知耻达仁宽让崇礼慎独端方贤良敦亲睦族慈孝伦常公忠体国道义兴邦行(家规)一、个人素心为人言而信,处处常怀感恩心。得志不可不清醒,困境不可失斗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吾日勿忘省吾身,静坐观心现真妄。二、家庭父母教,须敬听,长幼次序须谨严。亲憎我,孝方贤,敬老怀幼合家欢。夫妇顺,亲父子,恩爱互敬讲平等。学孟母,教以严,相夫教子守本份...
· 鲍照墓今昔
鲍照墓今昔----致《鲍氏文苑》一封信齐愿朴梅成诗鲍氏文苑编辑部:正当纪念鲍照逝世1540周年之际,我受贵刊鲍俊盛先生之托,前往鲍照墓地拍摄图片。5月30日下午,我和本诗社秘书长胡清炎先生一同来到鲍照墓地,此时,心情非常沉重,只见杂草丛生,荆棘满地,幸好事先帶了柴刀,否则无路可进。墓地大约40平方米,四周有三方是民宅,一方是水塘,十分隐蔽,真是被遗忘的角落。据传:古时鲍照墓也曾辉煌过,从西边禅宗五祖传衣钵给六祖所在地的东禅寺经俊逸亭到鲍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谒拜,可现在却无人知晓。因此,有必要将鲍照其人、其事、其宅、其祠、其墓、其亭告知于世人。也让鲍氏后裔能了解鲍墓的现状。鲍照是一位出身寒族而具有浓烈感情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有的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有的揭露了钻营富贵的官宦为私利日夜奔走的丑态;有的表现了广大人...
· 【晏氏网新闻】晏殊故里活动预告
晏殊故里将于2013年12月22日举行隆重的晏氏家庙大修竣工典礼暨晏殊文化交流会在全国晏氏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晏殊故里沙河村的晏氏家庙大规模修缮历时一年多,耗资近百万,已经全面竣工了,将于2013年12月22日举行隆重的“晏氏家庙大修竣工典礼暨晏殊文化交流会“,届时欢迎全国各地晏氏宗亲代表前往参加庆典活动。晏殊故里沙河村座落在抚河中下游东岸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西北部,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自古素有“七星伴月”之称。晏殊故里沙河村有着1100年悠久的历史,是东南晏氏祖居地。2012年12月列入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这里繁衍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晏氏子孙,占晏姓总人数80%以上。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晏氏子孙,考取进士、举人者有三十多人,在朝廷为官者有一百多人,出生在沙河村的北宋宰相、著名词人五世祖晏殊、著名词人六世祖晏几道、正直大臣八世祖晏敦复就是晏氏家族的光辉典范。晏殊故里沙河村目前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