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召氏邵姓同源 先儒昭后人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召氏邵姓同源先儒昭后人,   邵姓源自西周,出自姬姓,为西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后。召公奭是“与周同姓,姓
  

    邵姓源自西周,出自姬姓,为西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后。召公奭是“与周同姓,姓姬氏”,他名奭(shì),受封的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当年,他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之后,他的大儿子负责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附近)任职。
  到了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一起辅佐周朝,被尊称为召伯。召公喜欢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办事认真公正,而且为民众解决了很多具体难题,深得民众爱戴。召公死后,民众赞颂他的业绩和为官善行,后来被载入《诗·召南》中《甘棠》篇,于是,“召棠”成为后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
  召穆公虎舍儿保太子
  在召公奭的后代中,有一支世袭召公,一直是周朝执掌国家政事的官。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怨声载道,当时,召穆公虎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道理劝谏厉王,但厉王不听。
  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跑,召穆公虎把太子静藏匿在自己家,遭到国人围攻,他用自己的儿子顶替太子被杀。等到厉王死后,他又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召公原采邑被少数民族犬戎所侵占,因而又在王屋(今属河南济源市邵源乡)另受采邑,召公的后代也逐渐在今陕西、河南的许多地方播迁开来,其中,有以召公的原采邑“召”为姓氏的,即召氏。如今河南济源市也因此成为召姓的祖源地。
  至战国时期,住在今河南汝南、安阳一带的召氏,因避事而在召字旁加“右耳旁”,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邵氏。
  召、邵分姓从三国时期开始
  历史上,究竟召姓是何时改为邵姓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载,邵姓在战国时已有。因召、邵本是一姓,而且两字在早期区分并不十分严格,古人就互相通用,如召公奭、召穆公、召不疑之召,《元和姓纂》皆作“邵”。
  但在其他古籍中,出现于汉代及以前的人物大都为召氏,只是从三国时开始则为邵氏,而此后召氏已基本上见不到了。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召、邵分姓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
  三国以前,邵姓已广泛播迁。三国至唐代时期,邵氏以河南为主,向南、北迁徙。
  宋、明时期,邵氏已分布了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山西等省的一些地方,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就更为广泛了。如北宋哲学家邵雍,范阳人,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交游甚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儿子邵伯温,是名声显赫的学者。
  南宋有抗金义军首领邵兴,解州安邑(今山西运城)人,曾屡败金军,后被秦桧毒死。
  明代时有学者邵宝,画家邵弥。清代有诗人邵长蘅,史学家邵远平,文学家邵齐焘,经学家邵晋涵,目录学家邵懿辰。
  近现代时的邵氏名人有知名政治家邵力子,新闻记者邵飘萍,文学理论批评家、作家邵荃麟等。
  此外,以戏曲《香囊记》传奇,闻名于后的明代戏曲作家邵灿,也是邵氏先贤中一个耀眼的明珠。
  邵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氏;清代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为邵氏者;满、瑶、彝、蒙古等民族也都有邵姓。
  邵氏进入台湾,是在明清时代。并一度分布于台北、台南等地。中国宋代时期,越南地区已有邵姓人家。19世纪50年代开始,以广东和福建为主的沿海人到美洲探险,并定居美国旧金山。这些早期旅美华侨各姓中,便有邵姓人群。
  在东亚日本、韩国、朝鲜、蒙古有许多邵姓华人。南洋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是邵姓人口聚居之地。
  如今,邵姓人口遍布海内外,名列当代中国大姓中的第84位,约国汉族人口的0.22%,尤以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甘肃、辽宁、河南等省为多.
邵雍“安乐堂”一门出三贤
  邵姓在播迁和繁盛中,形成了知名的郡望,如博陵(今河北定县)、安阳(今河南安阳)、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而出自北宋哲学家邵雍的“安乐堂”也成了邵氏有名的堂号。
  当年,邵雍游学到洛阳时,他的好友司马光等人为他集资,购买了原五代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30多间,邵雍将其居室题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
  北宋末年,安乐窝被遗弃民间,金代改为“九真观”,明景泰年间重建。今存有邵雍祠堂等。从此,邵雍的后裔便以“安乐堂”为堂号。现在,河南省洛阳市南洛河南岸仍有邵雍“安乐窝”遗迹。
  邵雍是共城(今河南辉县)人,30岁后迁居洛阳,并与司马光等交友甚笃,同时与“二程”程颢、程颐亦有密切往来。邵雍病逝后,追谥“康节”,人称“康节先生”。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同称“北宋五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是理学象数学派的创立者。
  邵雍的儿子邵伯温,宣和末徙居成都,历职州县,曾教导司马光之后。伯温继承其父的象数学并加以阐释,提出“一”宇宙的本原,强调“一”或“太极”只存在于“圣人”心中。时人以“以学行起元祜,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三语概括其一生。伯温著作甚多,主要有《河南集》、《皇极系述》、《辨诬》、《皇极经世序》等近100卷。
  邵伯温次子邵博续其父《闻见录》,成《闻见后录》30卷。邵雍10世孙邵光祖,又徙居吴(今江苏苏州),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为“五经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召氏邵姓同源先儒昭后人
邵姓源自西周,出自姬姓,为西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后。召公奭是“与周同姓,姓姬氏”,他名奭(shì),受封的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当年,他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之后,他的大儿子负责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附近)任职。到了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一起辅佐周朝,被尊称为召伯。召公喜欢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办事认真公正,而且为民众解决了很多具体难题,深得民众爱戴。召公死后,民众赞颂他的业绩和为官善行,后来被载入《诗·召南》中《甘棠》篇,于是,“召棠”成为后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召穆公虎舍儿保太子在召公奭的后代中,有一支世袭召公,一直是周朝执掌国家政事的官。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怨声载道,当时,召穆公虎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道理劝谏厉王,但厉王不听。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跑,召穆公虎把太子静藏匿在自己家,遭到国人围...
· 召氏邵姓同源先儒昭后人
邵姓源自西周,出自姬姓,为西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后。召公奭是“与周同姓,姓姬氏”,他名奭(shì),受封的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当年,他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之后,他的大儿子负责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附近)任职。到了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一起辅佐周朝,被尊称为召伯。召公喜欢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办事认真公正,而且为民众解决了很多具体难题,深得民众爱戴。召公死后,民众赞颂他的业绩和为官善行,后来被载入《诗·召南》中《甘棠》篇,于是,“召棠”成为后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召穆公虎舍儿保太子在召公奭的后代中,有一支世袭召公,一直是周朝执掌国家政事的官。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怨声载道,当时,召穆公虎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道理劝谏厉王,但厉王不听。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跑,召穆公虎把太子静藏匿在自己家,遭到国人围...
· 夏姓与哪些姓氏同源
我们在研究姓氏源流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越是上溯到远古,多个姓氏宗祖越是集中到一点。所谓华夏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天下万众,同祖同宗。三皇五帝,便是我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姓氏,“姓”和“氏”在远古时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简单说,“姓”产生于母系社会,《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氏的出现是与国的出现、封地、领地、职务、职业或是前辈的封号等相关。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至汉统称为姓,没有了最初的区分功能了。禹王作为“姒”姓族,其后代衍生出许多“氏”,也就是后来的“姓”(为便于叙述,统称“姓”)。夏姓。现代意义的“夏氏”,追根溯源,也是“氏”,其“姓”归属于“姒”,“夏”是因国得“氏”。启,立夏为国,启姓“姒”,氏“夏”,称“夏启...
· 为何说劳姓、马姓、赵姓三氏同源?
其实说到同源,那么就不得不说说马氏的起源了,我们都知道马姓氏由赵氏改姓,是得姓始祖为战国时赵武灵王之子马服君赵奢。那么劳姓又如何跟赵姓同源呢?这也是要通过劳姓的起源来讲的,劳姓是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得姓始祖是赵劳眜,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眛时年十八岁,在对闽越民族的战争中见祖父赵佗战败被擒,即带兵出战解救了赵佗,并击退闽越兵,立下大功。随后,他又劝祖父归顺汉王朝,史称“赵佗归汉”,为汉王朝立了大功,被汉文帝嘉奖为“双功双劳”,为最大功劳之姓,并以其功劳赐姓,从此,赵眛一族以“赵劳”为复姓,称赵劳氏。七十余年后,历经赵婴齐、赵兴,在南越王赵兴执政时期丞相吕嘉反汉,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及其两千余护卫汉兵,扶持赵建德为帝。因此,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楼船将军杨仆与伏波将军路博德两路合兵以海陆夹击,...
· 云氏琼粤云姓同源
云氏琼粤云姓同源中华云氏网2012年6月19日云氏后人由于云氏早期族谱毁于战火之中,无据可考,造成琼广云氏祖源的历史断层,而《云氏族谱》对云海、云从龙的出生年份也都没有明确记载,他们在宋朝时的行状着墨不多。因此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悬念,一直是云氏后人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关于渡琼始祖云海身世的资料不多,仅记载来籍地为陕西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官掌陕西路总管(相当行政副长官)。初修于明永乐乙酉(1405)年,七修于清光绪甲午(1894)年的《云氏族谱》序文载时强调,“国之事,在史书,家之事,在族谱。”称“吾宗自琅琊徙西蜀,至先祖海,以进士官陕西路总管。生二世祖从龙,登进士试,邕州判。”“先世谱牒淹没于兵燹之余无从考据。……世系之承传不可以智决,故不敢以附会之说,乱其本真,而诬其祖也。”那么,云海的父亲是谁?远祖族籍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学者认为,云海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但却没有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