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盛世修书是机遇,族谱搜集基本靠“抢”

2016-08-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3
转发:0
评论:0
盛世修书是机遇,族谱搜集基本靠“抢”,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其独

族谱网——盛世修书是机遇,族谱搜集基本靠“抢”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其独一无二的内涵和特征成为联系华夏子孙的特殊密码。

  真实反映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台湾现有居民约七成来自福建闽南地区,闽台两地在文化传承上具有不可分割的地缘与血缘联系。搜集、整理和出版闽南涉台族谱,可以真实反映海峡两岸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与社会文化渊源。”《闽南涉台族谱汇编》一书主编、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说,族谱记载的是文字,流动的却是血脉亲情。

  据介绍,《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共汇集闽南地区民间族谱100种,以现有台湾人数排名前100位的大姓,作为主要的搜集整理对象,再根据某些姓氏如连、辜等在台湾社会的重要影响程度,适当增补。本书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台湾政治人物祖籍地族谱的搜集,版本上以1949年以前为主体。

  “这些族谱,‘生以表年,没以知寿,葬以着地,娶以明配,子以重传,女以大婚,有则书之,无不妄补’,生动地记载了一个个家庭的传承与变迁。有的族谱详述了历史上知名的大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事件对普通百姓的深刻影响,而不只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段叙述。”陈支平说,族谱是珍贵的人文资料,记载了民间社会的活动史、关系史,为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提供了微观的注解,分开来看,是每个人、每个家族的拓荒史、发展史,合起来看,则是浩浩荡荡的华夏文明之传承。

  作为《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方,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施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部大型民间历史文献于2008年立项,文献搜集整理汇编工作完成后,福建人民出版社专门成立项目组,组织一支专业的古籍编辑团队,分工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

  “几百年的社会变迁和岁月消磨,许多民间收藏的族谱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缺漏,导致族谱图片质量参差不齐。为此,项目组经反复比对研究,为每一个族谱都量身定制了专门的图片处理原则,之后再将5万多幅处理过的图片和原始图片逐一对照,把不符合要求或处理过度的图片重新调整,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保留族谱原貌。”施群说。

  据了解,《闽南涉台族谱汇编》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本次整理出版的100部闽南涉台族谱绝大部分修纂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少数修纂于明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族谱搜集过程基本靠“抢”

  本次出版的族谱中,连氏族谱是两岸最原始、最齐全的版本。在100册中,从第88册到第95册是《上党连氏江都族谱》。“这一族谱的原谱22册是手稿传抄本,是漳州和台湾连氏的总谱,收藏在长泰县江都连氏家族祠堂。这个珍贵的版本是清嘉庆年间族人连国屏等根据乾隆年间的旧谱加以增订而成。”陈支平介绍说。

  族谱作为家庭记载的文献,属于家族私密性财产,大多是秘不示人的,所以其搜集、复制极为不易,陈支平笑称就像“抢东西”。

  谈起连氏族谱的搜集过程,陈支平记忆犹新。“由于连姓在台湾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使得连氏族谱格外引人注目。很多连氏家族的族谱被隐藏,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找到它的源头,这是两岸连氏族谱最完整的一套本子。起初对方不肯示人,好不容易出现转机,他们只允许涨潮时拿出族谱,因为这样做代表着家族兴旺。”陈支平告诉记者,“我和团队另一个人专做公关,负责和族谱持有者喝茶聊天,12个助手每人都持一部数码相机,三下五除二把族谱全部‘抢’拍下来,就怕他们反悔。”

  此次整理出版的100部族谱,均为首次,体例完备,凡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先辈艺文著述、祖先图赞、风水图等,无不历历在目,且富含闽南民间特色,其珍贵性和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千百年不变的姓氏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源头。”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族谱记录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出版,有利于寻根,非常有意义。

  盛世修书是一个机遇

  历史文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很多历史文献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小时候家里有通书,现在都没有了,如果搜集起来出版很有意义,我们这代人如果不去做,以后也就没有了。”陈支平说,对于闽台历史文献的编纂出版,福建有优势,更有责任。

  历史文献的编纂出版,最困难的就是资料搜集。陈支平透露,接下来还计划为福建地方姓氏建立数字博物馆,但是如何搜集资料仍是个难题。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宝川认为,有些公藏机构把所珍藏古籍作为私有财产,认为被人拿去影印了,就不再是自己独有了,观念还没有改变。

  福建师范大学郭丹教授认为:“古籍文献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文物收藏,二是作为学术研究。古籍只有使用了才有价值,把古籍拿出来做影印本对保护更有好处。需要学习研究用的,看影印本就行,这样古籍保有时间更长,价值更高。但是,很多公藏机构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民间收藏者知道古籍是个宝,更不愿意拿出来供学者使用。”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刘传标说,很多公藏机构的管理人员很少是学历史专业的,对收来的历史文献不懂得分类,使得很多历史文献堆在旧书堆中,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久而久之就会破损。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历史文献的编纂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盛世修书也是一个机遇,希望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使更多机构参与这项工作,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多出版经典和,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尽一份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机遇号
目标德尔塔二号重型火箭(7925H-9.5)于2003年装载着MER-B和机遇号从17-B发射台成功发射。火星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有以下几点:搜寻岩石和土壤的特征来寻找过去是否曾经有水的流动。特别的是找寻的样本将包括受到水的沉淀、蒸发、沉积胶结和热液活动所影响的矿物质。测量降落地点周遭的矿物、岩石和土壤的分布区域和成分。测量何种地质作用造成当地的岩层和如何影响化学作用。这些作用包括水、风蚀、沉淀、热液过程、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所造成的影响。火星侦察轨道器上的仪器将会执行分类和确认地表上的这些观察资料;机遇号将会协助判定轨道器对火星作观察所用的仪器是否准确和有效。搜寻含铁的矿物质并鉴定和定量一些相对的、且含水或者在水中形成的特定种类矿物,像是含铁碳酸盐。分类岩石和土壤的矿物和成分并且分析形成它们的作用。寻找当以前液态水存在时,地质所含有当时环境状况的可能证据。评估火星上的环境是否有益于生命。在接...
· 族谱编修指南二:族谱基本术语
族谱基本术语世系表:血缘数据库。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谱名:辈份代码。在修订家谱时,谱名和谱名排序就已经确定。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押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因此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家谱:家族史。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
·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
· 族谱罗列一组陈氏“最新字辈”搜集
陈氏源流(一)尝闻水必有源,木皆有本,不溯其源不知众流之何以大也,不穷其本莫喻繁枝之何以多也,物固如此人亦宜然。吾陈氏旧居汝郡非同他族来自异域也,不若别户迁自外乡也,席处已久,户口殷繁,讵无家谱以志始末乎?奈前明末年贼匪滋乱,吾远祖抱谱逃生,相传至仙女桥处人伤谱失,以致前代祖宗世系讳字无考。所可知者,止(只)有陈龙以下数辈名讳,即以龙公为始祖焉。龙生一子讳仲守,仲守生三子,长德新,次德邻,三德尚。德新分居汝南城西偏距城六里号义士村,其后人又分居西乡洪山庙冷水河岸南北俱有姓氏;德邻分居确山邑城北郊三里店处,亦有后裔;德尚仍居汝南郡城内,街号水巷,其后人至道光十一年间渐绝,所仅存者城东庙儿湾虽有姓氏其人要亦无多耳。予(该文作者应选公)为龙祖十二世孙,且系合族大宗怀瑾之胞叔遵族祖景澄公(家谱首创者万清公)约同堂兄荆山公(参与家谱首创者居中公),代侄造修家谱。虽不能举前之亡失者复汇其全,上可于今志...
· 历经10年搜集走访,他为重庆别氏修了这些族谱
年近七旬的别祖凯老人和他花10年时间修订的《重庆别氏族谱》。在湖广会馆里有重庆各大姓氏的来由,而自己的“别”姓却没有相关资料,南岸的别祖凯为此花了十年时间,跑了很多地方,走访了别氏后人,终于修订好了《重庆别氏族谱》。他修订的三本三房族谱,有近200页。10年修族谱69岁的别祖凯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约10年前,他到湖广会馆参阅“湖广填四川”的资料,重庆各大氏族的来由、资料让他心生钦慕。他也想问问自己这个“别”姓的来由,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在当时的湖广会馆找到相关资料。参观完后,别祖凯多了一种感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别氏族谱呢?”其实,他的手里恰好有一本,这本《族谱》是20年前一位近房叔父临终前留给他的。这种族谱是他们这一房传家的,传的方式是宗祠祭祖时,借来同宗家谱,请读书人手抄。有了这本传家宝式的族谱,别祖凯的心里有底了。说干就干,他通过自己的家族朋友,找到能说清楚情况的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