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七旬老人历时6年踏遍28个村庄续修族谱

2016-07-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5
转发:0
评论:0
七旬老人历时6年踏遍28个村庄续修族谱,   在衡水市有位七旬邢台退休干部孟祥凯,籍贯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认为族谱是一
      在衡水市有位七旬邢台退休干部孟祥凯,籍贯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认为族谱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用了6年时间,致力于续修族谱。
      据了解,已经75岁的孟祥凯,籍贯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大学毕业后在邢台城建系统工作,2002年退休。有次回老家探亲,孟氏长辈将清朝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合并编印的《景州孟氏榆林支谱》送给了他。孟祥凯对此非常感兴趣,认为族谱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于是有了续修族谱的决定。2010年开始,孟祥凯用了6年时间,深入景县及周边28个村庄走访调查,掌握大量信息,通过反复核实、总结分析、修误补漏,将3100人登记入谱,并制作成册,定名为《亚圣孟子后裔景州榆林世家分支图谱》,分封面、目录、概述、谱式等24章(页),内容详实,层次清晰,孟氏名人、人物记载一目了然,风格严谨质朴。
族谱网——七旬老人历时6年踏遍28个村庄续修族谱
族谱网——七旬老人历时6年踏遍28个村庄续修族谱
     孟祥凯介绍,他们孟氏一族为孟子后裔,他为第75代。此次修编的族谱将文字和谱式加以创新,不仅添加了许多旧谱中未记载的人和事,更从第74代开始将女性载入谱中,打破了传统族谱中“男尊女卑”的一贯做法,体现男女平等。其次一大创新是用编码标注生平、学历、职称等个人信息,明了易懂,便于查阅和记忆。
 
      孟祥凯说:“为了编写这本族谱,吃了不少苦,如今,编印成册,着实了却一桩心愿。族谱体现的是一种家族文化,希望能够世代传承,也希望孟氏子孙多予以关注了解,和睦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景县七旬退休老人历时六年续修孟氏族谱
近日,75岁的老人孟祥凯退休后致力于续修族谱,用了6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孟氏族谱》的编修工作,并将其编印成册。今年75岁的孟祥凯,老家在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大学毕业后在邢台城建系统上班,有次回老家探亲,孟氏长辈将光绪18年和民国五年合并编印的《景州孟氏榆林支谱》送给他。孟祥凯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族谱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于是便产生了续修族谱的想法。2010年开始,孟祥凯用了6年时间,深入景县及周边28个村庄走访调查,掌握大量信息,通过反复核实、总结分析、修误补漏,将3100人登记入谱,并制作成册。内容详实,层次清晰,孟氏名人、人物记载一目了然,风格严谨质朴。孟祥凯介绍,他们孟氏一族为孟子后裔,他为第75代。此次修编的族谱将文字和谱式加以创新,不仅添加了许多旧谱中未记载的人和事,更从第74代开始将女性载入谱中,打破了传统族谱中“男尊女卑”的一贯做法,体现男女平等。其次一大创新是...
· 七旬杨氏老人,历时六年终于修成近600年的族谱
近日,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举办了首届“史志公开周”,向外界公开了历年所修志书成果与保存的志书珍本,《济南市志》正在修订。在民间,也有普通市民在修家谱时立志家谱研究,编写出家谱工具书,成立了家谱学会。城史:正在编写《济南市志》《济南金石志》年内出版古代的县官上任有三件事:收税、断案和修志。在开放周活动现场,展出了保存状态尚好的济南古代的志书,如记录历城历史的《历乘》等。另外,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是济南历史上最完备的一部地方志书,但古代志书没有句读,十分难懂。为此,修志的工作人员重新校点了六函(每函八册)的《济南府志》。“修志是个坐冷板凳的活,要耐得住寂寞。”济南市史志办的郭建群说,在根据古代志书编写现代本时,古籍常有残破不全的现象,“有次排版时,发现有100多张残缺页,只能跑到全国各个图书馆去凑,根据各个善本互补,凑齐后再写。”而且负责做地方志的只有三四个工作人员,工作量相当大。除了《济南府志...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一现状,或将被新村67岁的居民越步生改写。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新村族长,这个称谓并非因为越步生年纪大、资历深...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依靠最原始的手写,越步生已完成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的撰写。谭札烽摄办证时“越”被写成“赵”老人萌生重修族谱决心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
· 老人为何喜欢修族谱?如果他们老了,族谱需要谁来接续?
族谱是一个记载宗族历史和文化的史实书籍,其主要是区分宗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而族谱记载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重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族谱都是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从最开始的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演变到如今的每个家族都可以修族谱,由此可见族谱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只是如今会去修族谱的基本上都是老一辈的人,那么老人为何喜欢修族谱?如果他们老了,族谱需要谁来接续?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编修族谱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正是因为族谱是以一个家族为单位,所以那些流传很久的大家族基本上都会有一本族谱,用来记载自己家族的历史。而编修族谱的工程是比较大的,因此修族谱的工作不会只有一个人完成,而是会由族中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来主持。如果说编修族谱的人老了,编不动了,那么一般接续族谱的人会是他的后代,另外要去编修族谱的家族,通常都是人丁兴旺,有一定成就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