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腊月二十五民谚习俗:接玉皇、祭城隍、赶乱岁

2024-02-0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2
转发:0
评论:0
腊月二十五是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日子,主要有接玉皇、祭城隍和赶乱岁等习俗。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如设立祭台、供奉食品、烧纸、燃香等,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和祈福。同时,祭城隍也是重要的仪式之一,人们会进行表演和仪式,如舞龙舞狮、打鼓吹号等。赶乱岁则是一种驱邪祈福的方式,人们会在家中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打扫房屋、贴红纸、放鞭炮等。

【民谚,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有“推磨做豆腐”的习俗。这一传统习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称,这是为了祭祀灶神,希望通过做豆腐来展示家庭的清苦,避免受到玉皇的惩罚。另一种说法则是,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下界的日子,家家户户会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此外,民间还有传说认为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腊月二十五民谚习俗:接玉皇、祭城隍、赶乱岁

腊月二十五民俗:

 

1接玉皇

玉皇大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悉,并定来年祸福,所以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接玉皇”是一种民间信仰活动,也被称为“接灶神”、“接天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皇大帝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掌管着天庭和人间的一切事务。

 

这天,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台,供奉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燃香、烧纸、供奉食品等,以示尊敬和祈福。还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添油”、“焚表”等,以祈求玉皇大帝的保佑和恩赐。也有地方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举行。

 

 

2祭城隍

城隍,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上海地区有三个城隍,一是汉代大将霍光,一是元代的秦裕伯,他是宋代诗人秦少游的八世孙,最后一位是明代大将陈化成。

 

祭城隍的仪式通常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日或城隍神的诞辰日举行,在祭城隍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传统的表演和仪式,如舞龙舞狮、打鼓吹号等,这些表演仪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赶乱岁

民间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人间无神管辖,到他回来前可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一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赶乱岁”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活动,是一种驱邪祈福的方式,也是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一种方式。人们会在家中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打扫房屋、贴红纸、放鞭炮等,以驱赶邪气和不祥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
· 腊月二十七习俗:宰年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杀只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哪?这其实还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这样一说大家就好理解了吧。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
· 腊月二十九传统习俗:小除夕、过赶年、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过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
· 腊月二十七要做什么腊月二十七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腊月二十七的习俗洗浴腊月二十七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二十七的洗浴为“洗福禄”,这样来年的“福禄”就会更多。洗福禄,汉族传统年俗之一。是指春节前夕人们进行沐浴,即节前沐浴。洗福禄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进行。汉族民间还有“二十六,洗福禄”的意思。意为腊月二十六这天人们要进行洗浴,这样来年的“福禄”就会更多。宰鸡赶大集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赶凶”
婚姻乃人生大事,通常都要择个吉日,从从容容地举行。择吉日也叫“请期”,乃六礼之一。婚嫁不择吉,倘在古代,是要受非议的。潮汕人结婚不择日,只有两种属于“非常”的情况。一种如潮剧《白蛇传》中的青蛇所言:“择日不如撞日”,萍水相逢的许仙和白素贞便在小青撮合下,一拍即合,草草成婚,什么仪式都不用。但一般人都不愿这样,讥之为“苟合”。另一种是民间所说的“赶凶”(赶:“趁”之义)。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男女已定亲之后,男人突然病重,如潮剧《节义锁》的李为孝公子病危了,借未婚妻崔德贞过门来冲喜。另一种是,未婚夫的父母或祖父母亡故了,必须未过门的媳妇来尽孝。况且,孝子的服期是3年,孝孙的服期是对年,倘此前婚期已定,碰上丧事,大孝在身,如不趁此时迎娶,婚姻便拖延太久。潮汕民间还认为,婚期一确定,不宜延后,宁可提前,“赶凶”也无妨,因而急匆匆迎娶过门,称为“借”。“借”来的新娘,只随身带几件换洗衣服,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