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甘肃会宁万氏家谱序言

2023-09-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92
转发:0
评论:0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史,明沿革,载土风;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也。我国民族素重血缘、亲缘、乡缘之关系,历时既久,形成强烈之宗族观念,乡土观念,进而溶合为国家观念,此我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历五千年经久不衰之奥秘所在也。谱牒者,详生没,记葬处,别亲疏,睦宗族。自宋代以来,儒家认为先祖的嘉言懿行不宜听其湮没,家族世系不可以无考,亲族齿序不可以无稽。于是,士庶之家俱各修谱树牒。特别是文宗巨擎欧阳修、苏东坡诸公所创谱例,更趋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至今为后人循蹈延袭。近年来,国泰民安,氏族文化研究盛行一时,建谱续牒者比比皆是。余曾浏览定(西)靖(远)(宁)诸家新老谱牒百余本籍,然大多或掇拾高门,强为联络;或实出一本,不屑纪叙;或借...

甘肃会宁万氏家谱序言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史,明沿革,载土风;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也。

我国民族素重血缘、亲缘、乡缘之关系,历时既久,形成强烈之宗族观念,乡土观念,进而溶合为国家观念,此我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历五千年经久不衰之奥秘所在也。谱牒者,详生没,记葬处,别亲疏,睦宗族。自宋代以来,儒家认为先祖的嘉言懿行不宜听其湮没,家族世系不可以无考,亲族齿序不可以无稽。于是,士庶之家俱各修谱树牒。特别是文宗巨擎欧阳修、苏东坡诸公所创谱例,更趋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至今为后人循蹈延袭。近年来,国泰民安,氏族文化研究盛行一时,建谱续牒者比比皆是。余曾浏览定(西) 靖(远) (宁) 诸家新老谱牒百余本籍,然大多或掇拾高门,强为联络;或实出一本,不屑纪叙;或借重于名公巨卿之撰序;或假托隐逸文人之笔墨,大失谱谊,均难启后。且多仅记世系神主,史料支离,无传世价值。谱牒者,家之序也,有如参天巨树,论其树冠枝叶如何繁茂而其主干为一;亦如黄河发自青海,东流入海,毋论其沿途注入百千支流而主流仅一条耳。倘或谱牒不叙,不惟祖功宗德无由以彰,窃恐后之子孙支繁派广世远年湮,而视亲支为途人,以近族为陌路者矣。谱牒作为家族之史料,对于研究家族史,乃至整个社会史,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因而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族人岂有不重之理乎!

余等曾与父辈多次切磋,推敲谱例,研讨体裁,确定吾族谱牒为八卷分叙式,即卷一序言概述,卷二家训族约,卷三大事年表,卷四世系图考,卷五坟冢图录,卷六人物简介,卷七艺文传说,卷八附录杂缀。各部分既独成体系,明其一端,又相互印证,合而为一。余不敢假托以失真,亦不敢借重以矜美,谨以祖宗实迹纂辑成册,以昭伦序,以传后世而已。

这次修谱的特色有五:一、新谱作为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册,不带神秘色彩,不做祭祀工具,谨使子孙后代了解先世。二、祖、父现代接受新学,提倡男女平等,故将吾族有史可考之女性均列入世系录,有建树者均上外亲传介。三、鉴于家族成员多供职于国家机关,散居于各地,故新谱印刷每户一本,以仰:解家族渊源,共享先人之荫泽。四、鉴于个人无法抗拒大型灾难,为免使谱牒失传故将新谱分送省、市、县档案馆、图书馆、文史馆等部门收藏传世。五、新谱并;湖北武汉,四川万县,甘肃庄浪、通渭等地先祖曾经驻足过地方的万姓家族备藏以互通历代流向动态。

原《陇右万氏统谱》,据传修于明代万历年间,后有一本姓白而赐姓万者,不慎将谱焚于清初。迫后,以里公三子分房纂修,大房、二房之谱成于清代顺治年间,三房之谱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吾族本支为里公长子时显公之后也。清朝末年,宝成公续牒增谱,以记述会邑郭城之支派,惜毁于民国之兵夔。这次修谱,惟以得之先辈遗言,并借鉴庄浪老谱,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史实为准绳,综述始末.幸宝成公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乡试中举时填写的家族齿序录载于会试朱卷,4藏于会宁县图书馆,自宝成公以上五代祖考名讳尚存,齿序井然,给此次修谱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此乃不幸中之大幸也。

此次修谱,始于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成春二月,为年届墓寿继臣公之倡导,天道不假,公竟于同年四月仙游,掌握有家族大量史料的绍华公亦过早辞世,实为修谱一大憾事也。余等整理父辈遗稿,翻检方志文献,并赴庄浪、平凉、通渭、陇西、定西、靖远及会宁各地,查阅老谱旧牒,搜集口碑史料,带风沐雨,奔波颠簸,实属不易耳。今之修谱,虽发贤公之前已无从详考,其后犹可记叙,姑就所知所闻,详祖宗爵讳,记子孙行名,叙纂大略,以冀录刊。但余等德薄识浅,狂馨之见,在所难免,惟望合族兄弟子侄及后世子孙共同斟酌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甘肃会宁漆氏
甘肃省会宁县杨集乡刘咀村大岔社麻子(漆)湾漆氏族人简介大家都叫我们这个村子叫麻漆湾,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据说最早在我们这片村子上住的麻家人,后来我的太爷们来到了这片土地上,之前的麻姓和太爷的漆姓就组成了麻漆湾这个地名。但遗憾的是,估计当初统计地名的工作者并不知情,所以才把麻漆湾登记成了麻子湾,所以大家现在在网上只能找到甘肃省会宁县杨集乡刘咀村大岔社麻子湾了。现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居住着近百人,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分支。关于我们这三个分支的辈分没有确凿的可佐证性材料,只是据说我们分别是大房、二房和三房之后,但究竟是谁的这三房,我至今仍未查证到。至今,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已经有生活了五代人,我是第四代。由于战乱和逃荒,祖上流传下来的木柱子以及家谱之类的东西都已失传,所以我们大多数族人的名字都是乱的,不过我们现在正筹划重新整理家谱了。所以可以说,我们这边的这支漆氏族人真像断线的风筝啦。关于麻漆湾的一些图片
· 万州季氏家谱序言
万州季氏家谱序言:《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一。......秦汉以后,姓氏无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周朝之前,民以国为姓,乃至春秋仍有以国为姓。如屈原,名原,与楚国同姓。传说黄帝居姬(ji)水,因此以姬为姓。黄帝后裔姬后稷的十四代孙姬昌文王之子姬发于公元前11世纪灭商建周,即称武王,故周朝人都姓姬。查《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第456卷44971页《季姓部考》,季姓的来力有两种说法:一.据“郑樵(音qiao)通志”载:季姓原系姬姓,鲁桓(音huan)公的最小儿子名季友,其后代姓季,也称季孙氏。季孙氏的来力是:诸侯国时代,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以王父的字为氏,因为行父是季友的孙,所以姓季,当然也称季孙氏。后来贫民百姓都姓季,不再称季孙。二.据《史记》中《楚世家》记载:楚国皆姓“芈”(音mi),楚国官员...
·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柴氏家谱序言
甘肃省永昌h柴氏家族慎言飨な巧轿魇〈罅淅吹囊泼瘢我们最早来永昌的祖先名叫柴舆,是明朝rW位,定居落户在牧羊川,R蹄山以北十里R,建fI。所生四子为了U大f院l展家I,四子分居,一个分在北l寺T,一分住|l下四危一分住西lz^山,一留住柴家f。在柴Q郛事家Ir,但一r柴f被\破_,他o其祖翁未x而遇y,拇艘葬徇@份家I破b,部分f院,土地出uo祁家。F在祖先古墓坑一,在二弦陨掀罴依锨f後面,(原柴家f)l人皆呼祁家R┲名的柴家场4四箍优c一九五八年平整土地rU除。撬挖出的衣帽(tt帽)J定是明朝人士。其余滋填墓一在RS口柴家山常一在下四温樽巢窦伊海按穴土堆的H考察子O繁衍生系十九子。S著y,荒相遇,我家族流落在山丹,民勤、武威四十Y堡、新疆沙诚岛家海子村的也不少。由于柴氏家族子O繁衍V,分布在全市各l,家V失鳎子O]有往恚造成分不清,西l家族另立家V,|l有些地方通知后未能表,意橐分宗立V。...
· 师氏家谱序言
自大清乾隆三十四年迄今,凡二百余载。师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先贤懿德,披荆斩棘,耕读不辍,虽历经战乱,时局动荡,仍子孙繁衍,人丁日隆。聚而成村者,盖僧念镇师家沟,和平镇张洼沟计余口,迁徙各地之师氏余脉难计数。期间,列强欺凌,民生凋敝,民国战乱,生灵涂炭,十年浩劫,生计日蹙。族人亦如国人,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终日劳碌,然殷实之家中落,贫弱之子饥馑,以祖先遗产窑洞为居,时有断炊之虞,虽有清祖余族谱焉有余暇修续家乘哉!师族溯源伏義之后裔也,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承天发祥,其后孝子慈孙,代不乏人,承蒙乾隆时期郑板桥“布衣暖,菜根香,诗水滋味长”影响,耕读传家,亦官亦商,总由相继积德以结天心,跻身于晋商“平阳帮”的行列,成为晋地名门望族。故历久而名弥光,是以师族取得监生、贡生、增生、廪生、武...
· 广水酆氏家谱序言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人有祖。国有兴衰和灭亡,而姓氏家族却源远流长。酆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史记》中记载为:“酆国,侯爵,始封文王子。今陕西西安户县东五里有酆城”。据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记载:酆氏始祖为周文王姬昌十七子姬子于。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之后,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子于在丰邑,拱卫京畿,爵位为侯爵,史称“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姓氏。“酆”字三千年以来在笔画和结构上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仅用于地名和姓氏。“酆”姓是相当古老的姓氏,现今姓氏人口总数排名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六十一位。虽然酆氏人口比较少,在中国历史上也比较低调,但是作为酆氏的人应引以为自豪是:酆氏是古老而又典型的汉族姓氏,代表了“纯正”的姬姓血脉。上世纪70年代,在狮子岗村罗家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