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今夕又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

2023-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09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祝愿每一位家人身体康健、阖家团圆;愿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今夕又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今夕又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相继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今夕又重阳 | 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夕又重阳|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
· 重阳节的由来和重阳节的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重阳节的由来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习俗--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重阳节习俗--插...
·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在古代,重阳节的节日仪式很浓厚的,它是在唐代才被正式定位民间节日的,之后历代延续到至今。那么,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重阳节的由来一源于宫女的传说。汉代,过重阳节的活动在民间也逐渐流行开来。据说这种习俗的流传与一位宫女有关。相传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贾佩兰也受到了牵连并被赶出皇官,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位贫民段儒为妻。由于这位宫女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中的规矩度重阳。人们听说之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风俗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开来。源于桓景避灾之说。相传后汉时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仙人,名叫费长房。他后来收了一位徒弟桓景。若干年后,突然有一天,费长房将桓景叫到身边,吩咐说:“九月九日你们家将有一场大灾难,如果你带着老小,人人用红色的囊袋盛上茱萸、挂在手臂上...
·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传统文化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
· 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重阳节是每年的老历九月九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今日,在这天祭祀祖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习俗。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文化内涵深厚,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诗词,来纪念这个节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和习俗,在我国人们的道教信仰里,认为祖先的灵魂能够保佑后代子孙平安,获得财富。因此,在重要的日子里,人们都会举行祭祖活动,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在重阳节这一天,许多家庭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如香烛、纸钱、水果、糕点等,然后前往祖先的墓地或家中设立的祖宗牌位进行祭祀。祭拜的过程中,人们会点燃香烛,焚化纸钱,向祖先祈福,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等。同时,也会回忆祖先的生平事迹和优良品德,以此激励后代子孙继承和发扬家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